坚守初心,一村探索变为全镇实践
玉环一滨海小镇的共同富裕之路(下)
林学富 张聆听
![]() |
炮台村的玻璃漂流。 |
![]() |
上栈头村玻璃吊桥。 |
□通讯员 林学富 张聆听
干江镇新时代版“打硬股”的实践告诉我们——以“给城市人提供农产品,提供娱乐、恢复体力、净化身心等休闲服务”为内容的乡村新型服务业,是农民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如何建立起“人人都投得起,人人能享受乡村振兴红利”的机制,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答题。
不论贫富“一人一股”,
坚守“共同富裕”初心
“我家是低保户,女儿和我入股了最低档的1000元,钱是村干部帮我垫付的,有了分红就会先还给村干部。”今年55岁的垟坑村村民唐琳娥说,无论怎么说,入股了,以后村里有分红,都会有她们的份。
在干江镇的“股份众筹”改革中,49%比例的村民股权,被平分给愿意参股的每个村民,不论贫富,一人一股,同村同权,充分保证“共同富裕”。
“目前,从全镇情况来看,每人每股最高筹资5000元,最低1000元,普通人一般都投得起;而且,每人仅限投一股。只要你有土地、房屋、山林等资源在本村,都可以入股。”颜光冬说,他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在垟坑村得到了充分印证——
“上栈头村两次众筹,炮台村一次众筹,每人每股合计要5000元,一户4个人要2万元。这对垟坑村一些低收入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能会阻挡一部分人入股。”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才敖说,他们村采取了不一样的众筹方式。
本着“不漏下一个人,少分也可以,不要一分钱分红都没有;不搞平均主义,量力而行,村民平衡”的原则,该村的荷塘主题项目股份众筹时,科学设定了“认购台阶”,即把村民众筹金额分为1000元、2000元、3000元三档。同时,针对特别困难的11户低保户,经村“两委”班子商量讨论后,决定发挥党建带动作用,由党员和村干部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助低收入农户先垫资入股,分红时优先归还党员和村干部本金,以便让低保户也能享受项目收益分红。
“项目于2020年5月中旬营业,共建设了30多个农旅游乐项目,去年门票收入达到130万元。”王才敖说,村里游乐项目的就业岗位,优先向低保户倾斜。
统筹更多资源,一村探索变为全镇实践
看到上栈头村的成功实践,2019年5月,一场更大范围的“共同富裕”的试验在干江镇展开了——围绕“干江滨海景观带”建设,该镇确定了“一心一带、三区九明珠”的空间布局,决意打造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以更大范围推进共同富裕。“在镇里统筹下,明确了各村开发建设的特色定位,上栈头村为‘美丽乡村+游乐’,炮台村为‘美丽乡村+红色元素’,白马岙村为‘美丽乡村+文旅’,滨海村为‘美丽乡村+露营基地’,双兴村为‘美丽乡村+康养基地’……”干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应丹说,各村走差异化发展路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同时全面推行“股份众筹”改革。
“家人全部入股,2019年4月和2020年1月,村里先后进行了两次分红,资本回报率已达40%,而且以后还会有分红。”吴加青说,上栈头村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现已成为“中国好玩乡村”,去年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推行‘股份众筹’改革,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村级头雁的干事热情、创业思路和开拓思维。从干江镇的实践来看,哪个村党组织涣散或无力,村书记不作为,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就搞不起来。”作为“股份众筹”改革的操盘手,干江镇镇长吕德胜深有体会。
上栈头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黄松土,在村里当书记20多年,曾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是人人夸赞的村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富有战斗力,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筹建玻璃吊桥项目便是最好的例证。
当村民代表大会确定筹建玻璃吊桥项目后,上栈头村四五个村干部5天之内跑遍了长三角周边的7个省,考察学习各地玻璃桥运营情况。
玻璃吊桥项目启动后,因为建设工地原是一片荒地,涉及到土地流转,还有150穴左右的坟墓要迁移。按照正常的项目推进速度,整个项目预估至少要10个月到一年时间,后来不到8个月时间就建好了。
“村委委员陈妙根家有12穴坟墓要迁,当时他的兄弟思想不通,他主动去做思想工作,最后都顺利地迁移了。”颜光冬说,村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迁坟工作在2个月内就全部完成了。
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政府性资金的投入,为干江镇各村推出“股份众筹”改革创造了基础条件,给村民带去了发展信心。“从2012年开始,政府就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看到村里建起了长廊、凉亭等设施,来玩的人很多,我们就有信心入股开发旅游项目。”陈仕东说。
据统计,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玉环交通部门累计补助了近300万元用于上栈头村的村道拓宽、道路防护设施修建等。目前,上栈头村已投入4000多万元,开发了十余个游乐项目,其中道路拓宽、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用的都是乡村振兴专项资金。
“村里荷塘主题项目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如果没有800多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补助作后盾,村里根本没有底气去‘股份众筹’开发项目。”王才敖说。
因为有政府乡村振兴资金的撬动,“股份众筹”改革才成了“把乡村振兴资金转化为百姓红利,实现共同富裕”的通道,而不是以往那样“被工商资本或其他社会组织所吸纳”。在垟坑村,通过“股份众筹”,村里建设了30多个游乐项目,去年光门票收入就达130万元,人人都有股份分红,同时还安置了十几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上栈头村,乡村旅游建设正酣,开发了海底隧道、军事打靶、丛林穿越等10多个项目,让这个曾经偏隅的古村成了“网红地”……
不但如此,“股份众筹”改革也激发了“民营经济”的创富功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农民的创富能动性。在上栈头村,本是离村在外的9位年轻人,被吸引回村参与建设,办起了酒吧、农家乐、商铺等。
通过“股份众筹”模式,干江镇推动村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到2020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190万元,15个行政村全面“消薄”。而2017年底,该镇尚有集体经济薄弱村9个,村集体年收入平均不足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