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领导干部越多越好
——有感于市长请“三农”专家上课
李军
□李军
近日,记者在省农业农村厅采访一个工作会议时偶然听到,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主动请农业专家给自己上“三农”课,而且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市长听“三农”课?出于职业本能,记者赶紧去打听了下。
据了解,近段时间来,只要没有公务冲突,上午8点到9点,刘市长都会邀请“三农”领域的相关专家,围绕杭州特色农业产业,讲授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科技创新、种子种苗等专业知识,并与专家探讨当前杭州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听取专家对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深化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争取新品种新技术在杭州的试种推广,提升杭州农业科技水平。这样的“小课”,光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就已经受命组织了6次。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做“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重视“三农”、心系“三农”,是要求,是本分。“三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大,但对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作用无可替代,没有“三农”的稳定发展,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重视“三农”,做“一懂两爱”的“三农”领导干部,就是既要爱,也要懂。对农村、农业、农民没有来自心底的爱,就不可能真正去重视“三农”;不懂得农业发展的规律,不了解一些必要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不熟悉一个地方的农业农村发展特点,做决策就可能踩不到点子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离不开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种重视,不仅要体现在报告中,更要践行在行动上,转化在举措里。
刘市长听“三农”课,不仅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好学笃行的良好品格,更是通过这样的言行,传递出一级党委政府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真心希望这样的领导干部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