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观点 A08 2020-12-261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观点

不能让中老年农民工生活受困于数字化

  □陈城 

  近来,关于中老年农民工遭遇数字化生活困境的新闻持续引发关注。中老年农民工之所以受困于数字化,是因为这个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弱,但他们日常工作生活却与数字化生活紧密联系。事实上,早在铁路部门开启火车票互联网售票的时代,农民工群体就开始呈现出与数字化生活脱节的征兆。而到今天,中老年农民工仍旧遭遇数字化生活困境,这应引起相关各方面重视。

  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就是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在互联网时代,在服务行业,尤其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留出传统的服务渠道,保留相应的社会救济通道,不能有了互联网就把“门”关上,使那些难以融入数字化生活的群体的日常生活难以为继。就如“最不方便的就医和买票”,虽然绝大部分医院和铁路部门除了网络端口,还保留了电话和线下渠道,但在互联网时代,电话和线下渠道显然没有任何优势,这就近似于剥夺了这些群体的买票和就医资格。因此,公共服务机构要优化网络渠道服务流程,尽可能地让所有操作者实现“傻瓜式”操作,让中老年农民工不被互联网所困。

  当然,光靠公共服务部门还不够,聘用中老年农民工群体的企业,也有义务让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网龄短、缺少学习机会是中老年农民工遭遇数字化生活困境的主因。当下社会早已是一个互联网社会,企业如若能够帮助中老年农民工尽快融入数字化生活,也将有益于企业自身。

  其实,要做到这样的保障并不难。数字技术终端的使用并不复杂,利用现有传播渠道,向这些群体介绍相关使用常识和知识,中老年农民工群体就能够熟能生巧,慢慢学会和掌握使用移动互联网。此外,人社部门也应该在已有的技能免费培训中,增加类似于移动互联网生活运用的实操培训,通过和企业的联动,让中老年农民工不再受困于数字化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