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事体验做成产业
吴兴新农人邹鹰翔给“乡村生活”标价
郑嵇平
70多天的试运营告一段落,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灵粮生态农场负责人邹鹰翔累坏了,但心里甜得很,“我们推出了899元和799元的乡村生活体验之旅套餐,住宿客人每天爆满”。这几天,趁着空档期,这位“90后”农场主又抓紧对农场进行修整,加快推进“儿童小镇”等一批结合农事体验的新项目。
农场坐拥的1750亩地,原本属于吴兴区诸墓、邵墓和毛家桥3个村,此前用于传统农业生产。从2018年开始,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灵粮生态农场将其整合连片开发建设,用2年时间把这里变成一座农事体验的乐园。“植入新的经营理念后,农业不仅可吃,还可看可玩。”邹鹰翔说,农场保护了这片田野原有的生态环境,并引入农活体验、自然教育、露营度假、迷你动物园和托管田园等互动模块,打造可供游客体验的乡村生活。
农场的景观道原本是农田的机耕路,当年农户在路边栽种的柏树都还在,而其周围的田野却发生了动人的变化。100亩水稻田换成原生态种法,人工除草、鸭子除虫,还用上了有机肥。300亩果蔬大棚栽上了40余种作物,除了生产农产品还供采摘体验。不远处的湿地放养了鸡鸭牛羊,还入住了梅花鹿。水漾周围30辆房车依次排开,里面传出悠扬的音乐。
农场“就地取材”,营造了乡村生活的新模样,同时运用新经营理念“套现”田野风光。农场有一支17人的管理服务团队,分领域设计和运营乡村生活体验活动。自然教育团队利用稻田和果蔬大棚开设了“田园课堂”,按农时定制自然教育课程。农业技术团队在种植区划出“认领地”供游客自种,每块地仅有40平方米,而一年的管理收入有2888元。房车和餐厅团队利用农场资源,开发特色旅宿和餐饮服务。依托种植、景观、采摘、牧场和露营等区域的体验设施,农场构建了吃、住、玩的产业链。
“好多年没看到的萤火虫都回来安家了,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农场工作人员陈积根说。今年65岁的他是诸墓村村民,现在在农场协助种植区管理。重回故地“上班”的他感到欣喜,以前“汗滴禾下土”的庄稼地变成了风景线,城里人还自掏腰包来帮助干农活,“农场年轻人的新办法真有意思。”他说。郑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