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观点 A12 2020-08-011 2020年08月0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12版:观点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稳粮价

  □乔金亮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确定为每斤1.12元,在连续两年下调后保持了稳定。当前,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小麦价格总体稳定,优质优价的特征明显。笔者认为,粮价总体稳定,有利于把田里的好收成变作农民的好收入,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要靠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稳定。所谓最低收购价,即当市场价格低于此价格时,就由政府组织进行政策性收购。今年春播,我国早稻面积实现了连续7年下降后的首次恢复性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公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了1分钱。对粮食贸易和加工企业来说,其对粮价波动的敏感度一般以分为单位计算,对很多种粮大户来说,价格波动几分钱,足以影响其下一轮种粮面积多寡。

  提前锁定种粮收益,也要靠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稳定。过去,一些地方曾有“谷贱伤农”的情况,粮食获得丰收但农民却因粮价下降而收入降低。今年,国家在合理确定收购量的前提下,稳定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这将对市场带来新的利好支撑,有助于防止“谷贱伤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仍在限制粮食出口。市场粮价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这考验一个国家粮食战略的智慧。对我国来说,确保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与日益提高的生产成本相比,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仍然不高,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两个月。未来,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将持续提高,但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也将刚性增长,比较效益问题仍需重点应对。笔者认为,在复杂局势和特殊年份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关键是要继续调动农民和主产区的积极性。

  从种粮农民来看,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民正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目前,优质小麦、优质稻谷价格比普通品种每斤高出0.1元至0.2元,实现了“好粮卖好价,丰产又增收”。未来,要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提高风险损失补偿力度;同时,进一步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生产,通过产销对接、品牌推广等途径实现优质优价。

  从主产区来看,要保持其抓粮积极性,必须使其获得足够的利益激励。为此,要用好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制度,提高粮食在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中的权重,缓解其财力紧张局面;发挥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激励效应,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用好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制度,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