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特别报道 A07 2020-08-011 2020年08月0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特别报道

践行“两山”发展理念 做好“山上浙江”文章

浙江“坡地村镇”建设打开“两山”快速转化通道

  □本报记者 杨怡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资源的稀缺,使我省长期面临着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如何创新土地供给开发模式,突破土地要素制约,践行“两山”理念,做好“山上浙江”这篇文章?2015年,我省创新提出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并试点推行。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所谓生态“坡地村镇”建设,是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实施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减少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建设一批“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林田房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绿色产业项目,促进“两高”“两美”浙江建设。

  7月23日至24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坡地村镇·绿色生活”新闻采风活动。本报记者跟随采访团,实地感受了我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绿色成果。

  精准用地,组合开发“唤醒”坡地 

  位于安吉县递铺街道老庄村的景澜·老庄山居项目区,地处青山谷地,三面环山,望不到尽头的白茶园铺陈左右,翠竹、青松装点建筑周围,置身其中,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走进项目区内,一栋栋建筑错落有致,点缀于山林之间,许多树木甚至穿房而过,风格独特,抓人眼球。

  这里是2016年省生态“坡地村镇”第二批试点项目。“在我们老庄山居有一句话,叫做宁移房不挪树。”安吉老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元平告诉记者,项目区总面积有200多亩,建设用地仅5亩,未占用一分耕地。“我们每一栋建筑在建造的时候,都是根据原有地形、植被情况来打造的,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地貌。”喻元平说。

  喻元平是土生土长的安吉老庄村人,早年在外创业的他,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让老庄村的美景“醒”过来,让村民富起来。“当时我资金是有了,可无奈拿不到用地指标,手上只有5亩的意向用地,要撑起一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喻元平说,正是因为有了“坡地村镇”政策,老庄山居才能有今天的模样。

  “以往的供地方式,都是按一项目一地块供地,而采取‘点状供地’后,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可按一个项目多地块组合供地。”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工作负责人鲁建平表示,纵观我省所有“坡地村镇”建设试点项目,都是遵循“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理念,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精准用地,用少量建设用地撬动成百上千亩农地开发利用。

  如德清裸心谷度假村,建设用地仅30.45亩,项目区流转农地300亩;德清郡安里度假酒店,建设用地仅140亩,项目区流转农地1300亩……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通过生态“坡地村镇”的政策引导,成功促成了绿水青山资源与商业资本的沟通与连接。

  据统计,自2015年我省开展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已实施试点项目129个,建设用地面积8600亩,涉及农地流转面积近8万亩。所有试点项目均实现“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试点项目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生动地诠释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实现了“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的同频共振。

  农旅融合,激活青山变成“金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人张志和笔下的唐代世外桃源,正是位于湖州群山里的妙西镇。妙西境内全部是丘陵山地,由于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过高,妙西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守着绿水青山却变不成金山银山。“坡地村镇”政策的出台,为妙西发展找到了“金钥匙”。

  2015年,作为我省第一批生态“坡地村镇”试点项目,慧心谷度假酒店落户妙西镇妙山村。项目区占地面积300多亩,建设用地面积仅为15亩,项目中的茶园、竹林等生态保留地都以租赁形式使用,既降低了投资成本,也减轻了镇里建设用地指标压力。

  “300亩的用地指标在过去的概念里,开发成本是天价。有了‘坡地村镇’政策后,不仅避免了大开大挖破坏环境,也大大降低了用地成本。”湖州慧心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强感叹道,没有“坡地村镇”试点政策,就没有“慧心谷”项目,当地人到现在可能还只能围着毛竹和鸡鸭转。

  确实,在妙山村村民邢鹏的记忆里,过去的妙山村别说是旅游业,就连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现在好了,村里民宿、农家乐、家庭农场一应俱全,生意也好得不得了。”邢鹏说,“慧心谷”的落成,为妙山村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慧心谷’项目开发的土地流转费用,为村民带来了1500多万元的收益。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先后聘用了120多名当地村民参与建设。”妙山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林说。据介绍,“慧心谷”自2019年开业以来,已上缴税收超33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90万元。

  现在,已有近百名从妙山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又选择了回到家乡,在“慧心谷”工作。“坡地村镇”红利让妙西这个传统农业乡镇迸发出了无限活力。

  天人合一,开发保护浑然一体 

  说起德清莫干山,必然绕不过“裸心堡”。这个网红打卡地,正是2015年我省第一批生态“坡地村镇”试点项目。

  “裸心堡”项目脱胎于2011年开业的“裸心谷”,当年的“裸心谷”引爆了整个莫干山地区的休闲度假市场。在“裸心谷”和“裸心堡”,每一栋建筑都顺应自然地势,大面积的茶树和竹林,采用租赁的形式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原生态。两个项目隐藏在绿树丛中,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有很多人都会问‘裸心’的含义,其实,‘裸心’是要让人重拾身心平衡,找回自我。”参观中,“裸心”项目副总裁朱燕边走边介绍道,当代消费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其实也正巧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天人合一”理念。

  正是在这种理念引领下,“裸心”项目借助“坡地村镇”试点,依托绿水青山,很快赢得了市场,带动了整个莫干山地区的休闲度假市场。从“裸心谷”再到“裸心堡”,10年时间,“裸心”品牌激活了德清的休闲旅游业,让莫干山成功变身为民宿界翘楚,还解决了260多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发展,不少村民还学会了说英语、做西餐。

  如今,德清县每年都会举办“莫干山年俗文化节”,和其它年俗节不一样,莫干山的年俗节上,不仅有传统的手工土货,还有创意市集、现场音乐等现代新元素,融合传统和现代,让文化节过出两种味道。

  延伸阅读

  建设“坡地村镇”需注意哪些“红线”?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2018年出台的《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应选址在坡度6度以上25度以下的非耕地范围内;

  开发建设区块应安排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适宜在低丘缓坡上建设的项目,禁止工业项目、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庄建设、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和养生养老等类型;

  对项目区内的规划建设,应按照建设生态型村镇的要求,严格控制建筑层高和密度;

  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和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不得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含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或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高易发区、土地流失重点预防区或治理区、山洪沟道、Ⅰ级保护林地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禁止建设区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