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生产的春天正在回归
郑亚楚
早稻作为储备和加工粮食的主要品种,是我省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发展早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生产看,尽管早稻产量只占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但稳定早稻面积,就稳定了双季晚稻面积,进而就能增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主动性。
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早稻曾一度因食味性差、种植效益不高而受到冷落,种植面积逐年萎缩。近年来,早稻生产的特殊重要性,正受到各地各部门高度关注,早稻生产又重新受到种粮大户的欢迎。从需求看,早稻具有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品、化工、饲料等加工业;同时,早稻生育期较短,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产量年际间比较稳定。特别是早稻在收获期间气温高,原粮含水量低,不易霉变,是南方水稻产区储备粮的主要品种。从效益看,早稻既是产区稻农的一部分口粮,也是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随着早稻生产的回暖,农民朋友对高产、优质绿色品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我省农业科研院校和种业企业也不断加快新品种选育,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今年5月,我省就审定通过了6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今年各地的试种中,普遍表现不俗,特别是经受了今年持续阴雨天的影响,普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早稻生产技术服务到位率,推进了早稻生产稳产高产,早稻生产的效益也得到有效保障。可以说,早稻生产的春天正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