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解锁”和美乡村

农村信息报 2024年10月19日 李军

  游客在德清县洛舍镇东横村游玩。

  德清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基地。

  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

  □本报记者 李军 

  10月18日,中欧美丽乡村论坛在德清举办,这是中欧之间首次以美丽乡村为主题举办国际交流活动,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1年来,首次召开“国际版”现场会。各国嘉宾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低碳村镇建设、乡村有效治理等议题,从浙江乡村感受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近年来,德清县在新时代“千万工程”引领下,持续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引领文明善治新风尚,和美乡村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全县已创建浙江省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9个,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近日,记者踏访德清乡村,深入领略“和美之义”。

  生态优先亮“颜值”

  村舍俨然,绿化精致。记者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走进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眼前连片的稻田虾塘、高大的标准厂房和新中式风格的文化街,构成了一幅秀美的村居图。

  然而,曾经的东衡村靠劈山卖石发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东横村乡村运营团队负责人孔庆松告诉记者,村里开矿鼎盛期,有18家矿山企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东衡村的真实写照。

  如何重现绿水青山?转型,势在必行!2009年,东衡村痛定思痛,关停了全部矿山企业,昔日的矿坑变成了当今的良田,并通过回填矿坑、重整环境,恢复乡村秀美容颜。

  “保护生态才能持续发展,这是东衡村人的深刻感悟。”孔庆松说,近年来,东衡村在“两山”理念的实践中找到转型发展的答案,不但扮亮了村庄,还顺势发展起了全域旅游,村民收入持续攀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横村的转型之路,正是德清县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提升乡村颜值的一个缩影。“2009年,县里制定了《德清县‘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提出‘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模式,并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美家园’建设全覆盖。”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科负责人陈钟良告诉记者。

  乡村建设,既要守正,更要创新。2014年,德清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到去年,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5年,德清县又在全省首创“一根管子接到底”的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

  近年来,德清县聚焦整体大美,串点成线打造山水相依、景致相连、文化相融的县域和美乡村景观带,获誉颇丰:2015年,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评价中位居第一;2020年,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3年,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中荣获优胜县;今年,成功入选全省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县。

  产业兴旺奔共富

  产业振兴是和美乡村的基石。近年来,德清县瞄准共富跑道,坚持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持续做精珍珠产业等“土特产”文章,乡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愈加稳健。

  走进欧诗漫珍珠博物院,一艘由200多万颗珍珠镶嵌而成的宝船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宝船。”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文化宣传经理章昕彦告诉记者,德清是世界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农遗优势,发展壮大珍珠养殖与深加工产业,培育从河蚌养殖到加工成品的完整产业链,让德清珍珠的品牌价值被更多人认可。”章昕彦介绍,目前,德清河蚌养殖面积达5000亩,带动就业3万人,珍珠养殖与深加工年产值超70亿元。

  产业兴则百业兴。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留了不少古建筑。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产村融合发展,发展民宿、咖啡厅、餐厅等乡村业态,已成为海派风情文化名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400万元。

  “今年国庆期间,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村里的旅游业发展火热,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谈起村里的变化,燎原村村民汪渭清感慨颇多。

  燎原村“外滩5号”咖啡店店员麻肖珍是“00后”。“我两年前来到村里就业。”她说,这两年,随着村里产业的兴旺,像她这样入乡发展的青年人越来越多。

  “村庄‘和’不‘和’、美不美,产业支撑是基础。”陈钟良说,近几年来,德清创新探索乡村运营,首创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模式,扎实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带动村强民富,夯实了和美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组数据成为德清农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最好诠释:2023年,德清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795元,比上年增长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行政村。

  乡村善治新风尚

  乡村治理一头连着乡村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农民群众冷暖,看似“小治理”却关乎“大平安”。

  2019年以来,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在我省率先探索“一图全面感知”的乡村智治新模式,全村5.61平方公里的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通过一张数字三维地图就可以呈现出来。

  “你看,五四村目前有1603人。”德清五四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讲解员任俊杰打开“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应用,指着“数字乡村一张图”大屏幕告诉记者,这张图聚焦乡村概览、数智党建、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乡村治理六大板块,实现乡村治理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堪称乡村治理的“最强大脑”。

  数字赋能,有力推进乡村善治。近年来,五四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等荣誉。

  不仅如此,数字赋能还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走进五四村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记者看到其包含数字农业、数字就业、数字健康、数字商贸等多项应用场景。“建立这个智能服务站,目的是更好打造村民5分钟幸福生活圈。目前,这个服务站可为村民提供水电缴费、快递寄送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任俊杰说,近年来,五四村以数字优化民生服务,运用浙里办、网上办等平台,解决乡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挂号就诊、求职招聘、智慧养老等便捷服务。

  “从‘只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数字时代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在我们农村生活很便捷、也很舒心!”五四村村民阮雷烨笑着说。

  近年来,德清县依托地理信息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医疗、教育、救助、养老、托育、体育等场景在乡村覆盖,数字赋能乡村生产、生活和治理,让当地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便捷、更智慧、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目前,德清县共有14个乡村数智生活馆通过省级验收,认定数量全省第一。去年,德清县在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并荣膺浙江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十佳县”榜首。

  和美乡村,文化是魂。从2021年开始,德清县积极探索“艺术乡建”,在莫干山脚下,先后打造作家村、编剧村、摄影村等系列艺术村落,吸引了60多位艺术家驻村,极大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既为乡村铸魂,也为治理赋能。

  生态亮、产业兴、生活美……如今,德清和美乡村建设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