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5-07-121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文章导航

绿色生产 节本增效

这些瓜菜生产技术模式优点多

  瓜菜是我省重要的农业特色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年播种面积约1100万亩,产量2150万吨,产值超720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种植业首位。近年来,我省农技推广系统立足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高品质栽培、连作障碍治理”等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模式的研究、熟化和示范推广,持续提升瓜菜单产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下面介绍六项瓜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以飨读者。

  西甜瓜高品质栽培技术

  优点:通过优选品种,采用本砧嫁接换根,培育壮苗,适期移栽,适时采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技术要点:优选“浙蜜8号”“提味““兰芯”等西瓜品种和“浙甜105”“丰登蜜25”“翠雪7号”等甜瓜品种;采用本砧嫁接换根,培育壮苗,应用土壤处理、地膜覆盖、高畦种植、合理整枝、蜜蜂授粉、水肥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并做到完熟采收。

  西甜瓜本砧嫁接换根技术:西瓜嫁接方法为顶插接法,甜瓜为贴接法,嫁接栽培应采用配套技术,防止接穗口接触土壤而发病,中后期注意合理肥水管理,防止植株长势过旺导致裂瓜与品质下降。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不影响果实品质;嫁接后可有效提升西甜瓜抗病耐逆性,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实现绿色生产。

  番茄高品质栽培技术

  优点:集成应用优质品种、嫁接育苗、土壤消毒、植株调整、水肥合理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果实品质。

  技术要点:优选风味佳、外观好、广适的番茄品种,如“浙樱粉”“黄妃”“红风铃”“杭杂503”等樱桃番茄品种,“酸甜果”“光辉101”“杭杂603”等口感型番茄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重视土壤处理、菌剂使用及增施有机肥,综合应用地膜全畦覆盖、环境调控、整枝吊蔓、熊蜂或振动器授粉、疏花疏果、肥水运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采收前适当控制肥水,成熟后适时采收,忌土壤忽干忽湿和昼夜温差过大,防裂果。

  新型轻简基质栽培技术

  优点:新型泡沫栽培槽系统的材料与结构轻简化,冬季保温与夏季隔热效果明显,能为瓜菜作物提供最佳的根系湿度环境,缩短生长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且基质用量相对较少,可提升肥水利用效率。

  技术要点:新型泡沫栽培槽系统由模块化单元拼接而成,由上部基质层与下部导水层构成,成本18元/米以下,基质用量约15升/米,能够使根系温度在夏季与冬季分别低于或高于环境温度2℃-4℃以上,基质的含水量稳定时长提升25%以上,基质通气量提升15%,营养液用量减少15%。

  蜜蜂熊蜂授粉技术

  优点:蜜蜂、熊蜂授粉,可部分替代瓜果生产上喷施坐果灵和人工授粉,具有省工节本、提高产量、减少畸形果、改善品质等优点。

  技术要点:优选授粉蜂种、调控棚内温湿度、适时放蜂、合理放置蜂箱等。西甜瓜用蜜蜂授粉,应在结果枝雌花开放前3-5天,蜂群入场应选择在天黑后或黎明前,置于大棚偏北三分之一的位置,巢门向南。番茄用熊蜂授粉,应在番茄花序开花前,每个大棚放置一箱熊蜂于大棚中间,距地面30厘米,水平放置,做好防晒、隔热、防湿、防蚂蚁等措施。入棚后,需放置糖水,清洁水源,以供授粉蜂饮用(商业蜂群自带,打开瓶盖即可)。注意在通风口覆盖防虫网,授粉期控制杀虫剂使用。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

  优点: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前期具有增温、防草等功能,后期地膜基本降解,不影响翻耕作业,对土壤环境及作物产量等均无明显影响,且无需拾捡、回收残膜,生态环保。

  技术要点:选择露地种植规模较大、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作物,以及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降解周期与种植模式相适宜的降解地膜,清园整地(田),精细覆膜,注意防破损,适期翻耕,以加快地膜降解。应用时,需注意避免提前降解破损影响增温保墒防草性能,或降解过缓影响机械翻耕与后茬生产。

  “菜-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

  优点:露地一年三熟、水旱轮作,蔬菜秸秆残体可与全生物降解地膜一道机械翻耕还田,不但提高土地利用率,且省工节本、生态环保,可实现防病改土、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大棚设施蔬菜+水稻”模式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节支增效。

  技术要点:露地蔬菜选用早熟性好、品质佳的春甘蓝(莴苣)、西芹品种;水稻选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稻品种。大棚设施蔬菜选用耐低温、口感好的番茄或者瓠瓜品种;水稻选择单季晚稻品种。合理搭配茬口,应用降解膜覆盖与全程机械化等配套技术。露地上年12月至次年5月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种植春甘蓝(莴苣)等越冬蔬菜;5-8月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8-12月种植西芹。设施大棚上年11-12月,大棚设施宜机化改造和水旱轮作灌溉设施适宜性改造;12月-次年5月种植番茄、瓠瓜等越冬蔬菜;5-10月机械化种植单季晚稻。

  省农技推广中心、省蔬菜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