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夏粮生产实现“三增”
亩产增量居全国第二
□本报记者 丁佳味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我省夏粮生产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其中,夏粮面积327.9万亩、同比增0.6万亩,总产91万吨、同比增3.2万吨,亩产277.5公斤、同比增9.4公斤,亩产增量居全国第二。
“良种配良法是夏粮稳产增产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小麦机械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等技术,夏粮生产根基稳固。其中,小麦表现突出,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亩产增12.17公斤,总产增2.88万吨,成增产主力。
政策发力助推粮食生产。今年我省持续实施省级规模粮油补贴、订单奖励等政策。按照“优种优补”思路优化调整规模种粮补贴政策,目前全省76%的县(市、区)已制定机插补助等政策。
机械化成夏粮生产主力。“小麦从耕地、播种、收割到烘干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粮食的损失和浪费。”湖州市南浔区种粮大户吴培方说。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共投入4296台联合收割机,小麦机收率超99%。
夏粮丰收消息刚传来,早稻也进入收获季,“双抢”农忙正酣。在瑞安源田家庭农场,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割稻、脱粒、除杂、吐秆一气呵成。“今年天气好,早稻颗粒饱满,预计亩产量在450公斤左右。”农场负责人项宝荣介绍。
在乐清市蒲岐镇南门街村的早稻高产攻关百亩方,当地试验推广的早中熟早稻品种“浙1831”迎来丰收。“经测算,亩产达675公斤,较往年增加36公斤左右。”温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黄歆贤向记者介绍,“浙1831”比常规中晚熟早稻品种早熟3天左右,可有效缓解“双抢”压力。
据省农业农村厅业务调度显示,截至7月9日,全省单季稻种植基本“收官”,连作晚稻育秧面积超89万亩,早稻收割面积达6.87万亩,预计7月25日前后完成大面积早稻收割。
“我省将继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在进一步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奋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十连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