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7 2025-07-051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创业

她用艺术在乡村书写“青春答卷”

  改造的马蒂斯厨房。

  孩子们在窑里体验陶艺。

  人物名片

  黄彬彬,湖州市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窑里村乡村CEO,1996年出生。2023年5月,她带着青年乡创团队,来到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创新探索的乡村运营模式成为全省乡村运营的典型案例。

  前不久,黄彬彬又被刷屏了: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湖州2025年一季度“奋斗者”、全省唯一获得“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的资助人员。

  早上赶到镇上参加青年座谈会;中午在邱奶奶面馆吃顿午饭的工夫,就接了两通电话远程沟通工作;下午在窑文化馆和团队开会,讨论修改策划方案,马不停蹄地实地查看“马蒂斯厨房”项目进度后,又接待了两个到村里来的考察团……这是采访当天黄彬彬的行程。看似松弛的“进村上班”,忙碌却成为常态。

  这名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90后”姑娘,自2023年5月来到窑里村,村里的变化显而易见:村口的窑文化馆成为陶艺制作体验“课堂”,闲置的农房变身雕塑馆和艺术空间,村民的日常成了诗画展上的“主角”……

  曾经的养猪村、空心村,今朝的艺术村、儿童村,窑里村不一样了。在这场双向奔赴中,青年和乡村都闪闪发光。

  把乡村作为展厅

  窑里村是湖州市南浔区最南端的一个小村庄,临水而居,干净、秀气,有浓郁江南村韵,但整体发展不出挑。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明发坦言,前期投入大成本整治改善村庄环境,村“两委”班子正苦恼如何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窑里村和黄彬彬可谓“一见钟情”。

  2022年,黄彬彬研究生毕业。立志扎根乡村的她一路寻觅,考察了四川、江西、浙江等地50多个村子。“一进来就感觉这个村很漂亮,小桥流水人家。”黄彬彬回忆说,这个传统乡村让她倍感亲切,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福建漳州。

  “当年3月,我们和何书记见面,4月就签了合同,5月团队就进村了。”黄彬彬说,双方的契合度很高。

  何明发说,村里选择乡村运营团队,如同择偶,一定要“三观”一致、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把“共同的家”经营好。于是,双方在合作上做了创新,突破依赖村集体或者属地政府支付运营经费的传统路径,探索“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运营合作模式。“乡创团队和村集体共同成立湖州市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我们持股49%,村集体持股51%。”黄彬彬解释,乡创团队不局限于完成既定指标、做好“面子工程”,而是共享利益、共同发展、做好“里子”。

  团队运营总监郑秀峰说,做整村经营项目,在别人住了一辈子的村里“干事情”,不能关起门来只忙自己的。为此,他们改造了一处老宅,设计成青年旅社,团队成员干脆直接住在了村里。

  邻里往来之间,外乡人变成了“新村民”。

  “囡囡啊,饭吃了没?”

  “彬彬啊,这两天来的人多,需不需要我们帮忙?”

  ……

  从村头走到村尾,一路熟稔的招呼,黄彬彬甜笑着回应着村民,“谢谢外婆”“谢谢阿伯”。

  黄彬彬说,她的很多同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做自己的艺术事业,她现在和同学常常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在村子里做策展。”把乡村作为自己的展厅,把角角落落美好的事物都发掘出来,让更多人愿意来到乡村,黄彬彬觉得特别有意思。

  用创意“点亮”村庄

  今年“五一”假期,窑里村很闹猛,有杭州赶来摘桑葚的,有上海过来看风景的,也有苏州过来拍照的。

  黄彬彬研究了客源,基本是长三角地区的亲子家庭,“这条路,我们是选对的。”

  自黄彬彬带团队进村后,就结合村庄实际和市场研究,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几经讨论,最终把村庄定位为“儿童友好艺术村”。“乡村CEO不是说一上来就要做多大的事儿,而是真正从可持续发展上润物细无声地‘滴灌’。”黄彬彬坦率地说,他们没有大刀阔斧建设和招商,而是回归村庄本身,通过空间艺术改造、轻量化的活动等,一步步活化窑里村。

  一面破旧斑驳的老墙,团队用蓝色墨水创作了一幅墙面书法,讲述了屋主人的童年和生活;团队专门为窑里村创作的村歌《水漾窑里》,曲词清新自然;团队带着30多名未写作过的大小村民“拼”出的诗集……润物无声中,窑里村在悄然变化。

  “我们把这些变化记录在各种社交平台,让更多人看见、关注窑里村。”黄彬彬说,艺术家石洪岭在村里落了脚,开了家雕塑艺术馆,去年“儿童友好乐高®主题创意空间”、麦琪萝丝乡村亲子俱乐部等头部儿童品牌同时入驻窑里村。

  窑里村“被看见”后,来学习考察的团队多了,何明发很开心,整村运营实施两年多来,吸引游客2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280万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3万元,参与运营的村民平均年增收在2万元左右。“在彬彬团队努力的同时,我们也做好坚实后盾,目前共有146间闲置房屋流转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整村运营公司。”他信心满怀地说。

  这场“联姻”,黄彬彬对何明发和村“两委”班子很是感激。她说,有次村里摆百桌宴:村里迎来南浔镇海中学的千人研学团,团队做策划、接待,村委负责桌椅、餐食等后勤工作。“这种大型活动需要调动在地资源,甚至需要跳出村子调度资源。”她说,村委会的全力支持是他们团队顺利运营的最强保障。

  “青在计划”助力农创

  在窑里村,青年艺术家安妮的油画工作室广受好评,她的油画还被带去参展今年日本世博会。

  安妮是江西上饶人,擅长小油画创作。去年,她在杭州一次文创展上认识了黄彬彬,随后来到窑里村,一来就喜欢上这个恬静的村庄。“喜欢这个村,也喜欢这群青年人。”安妮说,她决定把自己的油画工作室安在窑里。

  “像这样已落户和即将落户的创业者,已经有21位了。”黄彬彬细数着,还有本村青年邱伟原先在外地创业,去年看到村庄的变化后,改造了老屋,开起了奶茶店,如今生意很好。

  让黄彬彬感动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青年接力驻村调研、创作,为村庄发展献策献力,600多名艺术院校教授专家、高校学生、文艺从业者等申请成为“云村民”“新村民”。

  “我们允许青年以多种形式进村,比如短期驻留、志愿实习或带项目创业,鼓励青年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避免仅凭情怀行事。”黄彬彬说。去年,在窑里村举行的第六届乡村艺穗节上,黄彬彬发布了“乡村青在计划”,为驻村的创业者提供一系列服务,助力有想法的青年入乡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

  离窑文化馆百米不到,是窑里村国际青年艺创中心,主体建设已接近尾声,建成后可容纳100名青年创业生活。作为湖州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彬彬说:“我们希望在窑里村,不仅能让人看见文化、看见乡愁,还能放得下属于青年的理想。”

  而对未来,黄彬彬也有着更大的追求,她希望以窑里为起点,总结一套乡村运营行之有效的“秘籍”,从而推广到更多的村庄建设中。“窑里发展的堵点和难点,也是许多村庄的共性问题。我们希望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上,既要让年轻人找到‘诗和远方’,也要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陆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