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丁佳味
春耕在即,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
近日,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现场一片忙碌景象,挖掘机、水泥车加紧作业,工人忙着浇筑混凝土渠道。
“该项目通过建设田间道路、修筑田埂沟渠、修建泵站水闸等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田质量,现在正加班加点建设中,预计5月底完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面积为1135亩,涉及西坞街道9个行政村,建成后土地产出率将进一步提高,每年可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11万公斤,其中粮食9万公斤,受益农户360户1080人。
记者从奉化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奉化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43万亩。预计在4月底前,完成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05万亩。
“今年,宁波市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新增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8.22万亩,逐步把立地条件好、水源有保障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绍兴市坚持项目为王,抢抓春耕前施工窗口期,倒排工期,强化服务指导,帮助清除难点堵点,对全市2024年度2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化攻坚。目前,已有7个项目完工,其余19个项目全部开工,力争4月份全部完工。
嘉兴市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创新模式,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内(含储备区)已建高标准农田170.83万亩,占比89.55%。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从2011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积极构建农田建设制度体系,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资金投入保障,稳步推进耕地功能恢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建成了一大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高产农田,亩均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公斤以上,为粮食生产“九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至2024年,全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48万亩,累计建成2030万亩。到2024年底,全省16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