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5-02-221 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相约生态茶园

  □人生读本 马云霖/文

  乘高铁,转大巴,坐小车,薄暮时分,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天堂湖畔,我坐在浙江奇尔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有奇的面前,听这个因常年户外劳作而皮肤黝黑的汉子讲述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以生物链为基础的有机生态茶园的故事。

  1963年,4岁的叶有奇随母亲从景宁县城下放到东弄畲族少数民族村。畲族大爷大妈送来地瓜,解决了母子俩的燃眉之急。小小的叶有奇在心中埋下了报恩的种子。

  畲乡多名茶,生产的“惠明御茶”曾为州县“贡品”。199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到景宁县进行产业扶贫,决定设立惠明茶开发公司作为扶贫载体。时任县保险公司经理的叶有奇,出任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此与茶结缘。

  “一晃就是30多年了。”叶有奇感慨地说。

  一

  叶有奇一直在琢磨怎样构建“有机循环、和谐共生”的生态茶园。

  从2007年开始,叶有奇突破茶园不种树的传统,领着员工,在路两旁以及合适的地方种树,探索“种树引鸟控虫”的方法。害虫种类多,鸟类也要多,就想着树种要杂,于是栽下了山苍子、桂树、樟树、梧桐、红豆杉等树苗。待树稍微长大点,公司员工动手在树上做鸟巢,目的是引鸟“安家”。十几年过去,如今的茶山,鸟语声声,绿意盎然。

  叶有奇说,一只平常的山鸟,小一点的一天大概可吃30条虫子,大一点的一天能吃100多条虫子,可有效管控2.5亩茶园。相比传统的治虫方式,这种生态治虫模式有效控制了害虫的繁殖,使茶园形成了“有虫不成害,益虫略占优”的生态平衡,为构建有机生态茶园奠定了基础。

  不过,相比“引鸟控虫”,叶有奇更得意也更在意的,还是“养羊控草”。

  二

  由于人工除草效率低,工资年年涨不说,人还越来越难找。

  2016年,当公司生产部经理吴标提出在茶山放山羊控草的建议时,大家担心羊要吃茶叶。叶有奇虽然也担心,但还是拍板:先购买15只本地山羊,放到茶山试试。

  结果发现,山羊喜欢吃桂树叶、樟树叶、红豆杉叶等,就是不吃茶叶。叶有奇扳着手指头,说了茶园养羊的几大好处:一、羊是“除草机”,一到茶山,一天到晚不停地吃草;二、羊是“施肥机”,羊粪羊尿都是纯天然的有机肥;三、客商一看茶园放羊,眼见为实,就不用怀疑茶叶品质,羊成了我们公司最好的茶叶“形象代言人”;四、羊肉是冬季滋补品,到了年底,卖掉一批山羊,增加收入。

  羊吃草总是挑鲜嫩、可口的吃,所以这不叫除草,叫“控草”。

  羊粪尿经过分离发酵成为优质有机肥,施在茶园后,茶园土质更疏松、蚯蚓众多、保水性强。一只成年山羊所产生的粪尿可使一亩茶园减少50%—60%肥料施用量,为茶园“不施化肥”提供了现实可能。

  为有效控草,叶有奇与同事们一合计,发明了“网格化轮牧机制”:以10—15亩茶园为单位,用铁丝围成一格;吃一格,换一格,逐格轮牧。“光用来做网格的材料,我们就更新了三代,现在已是4.0版本了。”叶有奇笑着说。刚开始直接用普通铁丝围栏,很容易被山羊破坏。后来换成竹篱笆,围护效果是有了,可竹篱笆不耐用,一两年就坏了。又换成镀锌铁丝网,隔几米一个水泥桩,高度不够,也影响茶园美观。现在换成高速公路防护网,效果理想,经久耐用,虽然投入成本相对高些,综合考量还是划算的。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种树引鸟控虫、养羊控草肥园”茶园管理新模式,构建起了茶、羊、鸟、虫和谐共生的有机茶园生态系统,进一步丰富和保存了“品质惠明”优异的生态属性,带来了生态溢价。

  以首个试点的天堂湖茶园为例,500亩茶园每年可节约除草、治虫人工及肥料成本超50万元,茶园的山羊年出栏以200头计,可额外增加养殖收入30万元,仅此两项即可增加亩均效益约1600元。

  三

  养羊控草以前,让茶农头疼的,除了疯长的杂草,还有每年8月到12月盛开的茶花。一颗茶籽从开花到结果,吸收的养分抵得上好几个茶头。为了除花,茶农会喷洒石硫合剂。

  “羊倌”朱学才惊喜地发现:茶叶不是羊的菜,茶花却是羊的心头爱。

  “还有如此好事?!”叶有奇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现场。只见大羊在聚精会神地啃吃茶花,发现一朵吃一朵;小羊似乎嗅到了花的甜香,因为够不着,急得咩咩叫。

  朱学才分析:“茶叶有苦味,羊不吃;茶花带甜香,所以羊爱吃。”叶有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漫山遍野摘也摘不过来的茶花,成了羊群最可口的食料。

  “这样说起来,山羊又多了一重身份——‘采花大使’。”我说道。叶有奇一听,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