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沃土 农业上“新”
![]() |
![]() |
![]() |
![]() |
□本报记者 丁佳味
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位于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占地400余亩,是一个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运营、数字营销、设施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农业科创(孵化)园区。近年来,柯城区秉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创新打造“总部集成、科技集成、服务集成”的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科创园辐射带动6000多名农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前三季度助力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科技集成 做好“融”文章
在科创园博览中心现代化的智能温室里,各种新品种、新模式科技感十足:坐着“摩天轮”的蔬菜苗、长着4个品种的“茄子树”,每平方米可种植63棵蔬菜的墙体栽培……让人眼前一亮。
“科创园博览中心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模式展示,通过引种试种,筛选出一批最适宜本地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和种植模式,我们再组织农户在专家指导下开展生产。”柯城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孔慧鹏介绍道。
近年来,柯城区将蔬菜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推行“1+2+N”发展模式,即以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为总平台,建设之江农业信安蔬菜共富产业园、城西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示范园和N个蔬菜生产基地,从全国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打造集中展示推广“寿光模式”的现代蔬菜产业园。2023年6月,柯城区与山东寿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设施蔬菜高效生态标准化生产的“寿光模式”引入柯城。
为做好科技集成服务,柯城区还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打造共富产业研究院、科技小院等6家产学研联合体,创新LED灯人工光智能育苗、周年多茬高效免耕栽培等技术,引入吊蔓轻简化栽培技术等28项,培育推广高效新品种108个,其中“普罗旺斯番茄”亩均产量提升58%。
目前,柯城区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宜机改造,打造1.5万亩农业标准地,引导入驻科创园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生产,共建成中恒农业、早椿等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13家,打造的8个蔬菜示范园均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平均节约40%的劳动力。
服务集成 做好“富”文章
记者来到位于柯城区的之江农业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280余亩玻璃温室大棚整齐排布,棚内暖意融融,各色蔬果生机勃勃。
“这就是我们的新式‘棉被大棚’,与传统大棚相比,‘棉被大棚’拥有更好的保温性和稳定性,这几天气温较低,就放下棚顶的‘棉被’,可抵御严寒,避免冻害。尤其是茄果类蔬菜,传统大棚种植时间只有6个月,但‘棉被大棚’可延长至10个月,实现错峰上市,提高了经济效益。”之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珂介绍。
借鉴“寿光模式”,柯城区按照“政府搭台建大棚、主体运营包销售、农户参与共致富”的思路,探索“国企+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投建之江农业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园区配备30个现代化的“棉被大棚”,其中19个由农户租赁种植,租赁农户遵循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等“六统一分”机制,从种到收可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轻松种菜。
眼下,种植大户吴金山租赁的3个大棚已经种上一株株辣椒苗。“冬季蔬菜价格好,产量高。我估算了下,以辣椒为例,亩产原来是2500—3000公斤,大棚种植却可以达到5000公斤以上,我们只需要付大棚租费,效益很好。”吴金山介绍,他有70亩土地种植露天蔬菜,但冬季会出现3个月空档,产业园提供的“棉被大棚”正好派上用场。
“园区的30个现代化‘棉被大棚’均配备卷帘机、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可精准施肥和浇水,且通风降温效果好,能更好满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在寿光和柯城两地蔬菜专家的指导下,园区的亩均产值预计将达到8万元。”据赵珂介绍,产业园不仅为每个大棚配备4名农技员进行指导,每周二下午还会集中开展技术答疑培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柯城区以科创园为核心,在“总部+基地”的引领下,创新“共富合伙人”“分户经营”等联农带农机制,目前已带动一万多名农民、150多名农创客创业就业,预计通过3到4年,将带动100个村每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总部集成 做好“优”文章
“我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看中了科创园的区位优势和平台集聚效应,租用园区大棚试验工厂化种植猴头菇,目前已试验成功,依托科创园,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得到了提升。”浙江猴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宝新介绍。
近年来,柯城区整合农业资金资源,由政府搭台、主体运营,农户参与,把小农户带入大园区、小产业带进大市场,走出一条新农人“培训+创业(就业)+共富”的新路子,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为吸引农业企业入驻,科创园出台了《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入驻管理办法》,想方设法降低投资成本,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发布了一系列租金补助、落户奖励、项目支持等补贴政策,并从科研专利、荣誉奖励、人才奖励等维度进行考核,给予一定的租金返还优惠。”孔慧鹏介绍,目前,科创园已有猴宝生物、之江农业、东篱生物等15家企业入驻,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华东中心交易大厅在装修中,还有26家企业已达成入驻协议。依托科创园这一平台,20多家农业企业成功申报中央及省市两级农业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达20亿元以上,累计创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
柯城区还坚持以政策引育优秀人才。2024年,该区出台了《蔬菜种植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在科创园建立现代“新农人”培训中心,培育“掌握新技术、善种新品种、熟用新装备”的现代“新农人”、农创客,共开展“设施蔬菜种植”等培训班21期,培训人员超1400人次,并推动17个农创客项目、50余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才在柯城落地落户。
自科创园对外开放以来,位于园区中心的现代蔬菜博览中心迎来大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农业大户、农技专家、研学团队,目前已接待省内外考察团队103批6300余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在科创园扩展科普、教育和活动空间,全方位提供参观、购物、就餐等农文旅服务,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农业科普研学高地。”柯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