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4-12-071 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胜利村的“胜利故事”

  “我们的村名很喜庆,寓意很好,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浦江县黄宅镇胜利村党支部副书记洪忠诚生于斯长于斯,亲眼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胜利村由前方、下傅、樟树下、龙田、盛家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本地户籍人口1998人,外来人口2200余人。借助区域和交通优势,胜利村正不断书写“胜利故事”。

  胜利村有个便民服务站,132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3项金融服务事项都可在此办理,方便快捷。方勇是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他特别提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这一事项:“每个月过来登记的最少有1000人,我有时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

  这么旺的人气,是工业园区带来的。20多年前,村里部分土地被征用,中山工业园区和百汇工业园区先后建成。众多企业落户于此,不仅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也吸引了不少村民。

  以前村民以务农为主,除了种粮食,还会种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有的村民会学一门手艺,当木工、瓦工之类。有的自然村一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手工业,比如制作斗笠、扇柄等。然而,随着时光变迁,这些挣钱的门道逐渐没落。工业园区的出现,为村民提供了新选择,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很多头脑灵活的村民,抓住人气背后的商机,携手走上增收的新路子。

  村民方雪英的丈夫在一家工厂当清洁工,月工资3000多元。她家还有3间房子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每个月租金收入1000多元。“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吃穿不愁,还能存点钱。”方雪英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说起自家的情况满脸笑容。

  “外来人口多,村民的房子根本不愁租,村民还根据租客的需求,配齐了空调、热水器等。”洪忠诚说,村里对出租房实行旅馆式智能管理,不定期上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各项要求都能达标。

  六七年前,隔壁村的村民方芳在选择创业地点时,一眼相中了胜利村。她在这里租了场地,办起服装厂,雇了20多个工人。走进服装厂,只见有人负责缝纫,有人负责包装,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70多岁的村民洪忠美和老伴都在服装厂工作。“我以前靠弹棉花养活一家人,如今苦日子早就熬出头了。”洪忠美有两女一子,儿子在县城办厂,事业发展得不错。子女本想让老人到县城安享晚年,但老人闲不住,喜欢留在村里。洪忠美说:“村里有熟悉的老伙伴,且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住着很舒心。”

  此外,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夜市也纷纷出现在胜利村,一派热闹景象。其中,夜市位于中兴路,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的48个摊位,烧烤、水果、炒货、服装、日用品等不同类别的摊位合理搭配,生意都不错。

  这些年,胜利村的发展有目共睹,不仅村民钱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洪忠诚心里有本账:中兴路夜市去年11月下旬招标,村里分到40多万元;前方菜市场招标在即,估计村里又将获得二三十万元的收益;村里小学撤掉之后,场地空出来,用于出租,每年也有几万元的租金……

  “想把村子打造得更好,处处需要花钱。”随着“家底”慢慢厚实起来,村里办起事情来也越来越有底气了。

  2016年,胜利村正式开办居家养老食堂,75周岁以上老人每月交150元就可享受一日三餐。目前村里共有55位老人享受这项服务,如果老人腿脚不便,工作人员还会送餐上门。2017年,村里建成前方菜市场,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带来很大便利。村民种的菜吃不完,就到自产自销区免费摆摊,一年下来也有一两万元收入。2018年,村口景墙、绿化等工作基本完成,并且安装了100多个监控摄像头,覆盖全村主要公共区域。

  漫步村里,有村干部指着池塘边的花岗岩护栏说:“这些都是前几个月刚刚安装的,还有配套的救生设备,总共花了近10万元。”接下来,他们还打算把村里那些破损的道路修一修,然后好好打理公共绿化,美化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也有了闲情逸致培养兴趣爱好。离村子不远的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每天早晨,村民就会在那里吹拉弹奏,唱唱戏剧或老歌,自得其乐。该村妇联主席王双玉还牵头组建了广场舞队伍,目前有队员20多名,平时大家每晚跳一跳,逢重大节日,还给村民表演。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这是村民的共同感受。洪忠诚说,今后要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及时听取村民的诉求,不断改善整体环境,让村子更美更有活力,让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姚艳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