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赋能产质大跃迁
![]() |
番茄智能化育苗管理 |
![]() |
植保无人机在茶园作业 |
![]() |
蛋鸡自动集蛋与分级系统 |
![]() |
柑橘轨道运输车 |
□见习记者 张枥元 本报记者 李松
11月22日下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正在这里举行。现场除了“出圈土味”,在科技强农展区,通过先进的技术、智能的设备、智慧的场景,全方位展示了浙江科技赋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令人大饱眼福。
近年来,浙江瞄准农业“双强”主跑道,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做足科技“文章”,积极发展乡村“土特产”,以高科技农业应用全面赋能“土特产”产质高效提升,让更多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农业强“芯” “种”出未来
在展会的新品种展区,三头圆滚滚的可爱小猪格外吸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金乌猪、檇李黑猪、岔路黑猪,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土著品种。旁边的秧苗也长势喜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最新研发的水稻品种,除了保证口感,还具备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育种攻关,建立起“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科企合作、育种创新平台”四大攻关机制,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行动,主要农作物、特色禽畜和水产育种水平总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省主要农作物和重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苍南是我省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至今已承办过4次全省番茄新品种大会。“以往种苗多是从山东采购,因纬度和气候等原因,死株率达5%,且运输费用高。”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苍南县大力推动种业“强芯”行动,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浙南闽北规模最大的现代种苗繁育基地,已引进示范番茄新品种1000余个,市场涉及浙江、山东、广州、湖北等地,售价是传统品种的4—5倍,年产值超10亿元。
嘉兴黑猪肉质细嫩,风味浓郁,是著名的地方猪良种。2011年,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嘉兴黑猪的保种和繁育工作。2014年,嘉兴黑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青莲食品公司凭借数字化改革之势,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首个黑猪产业研究院,培育出长百公斤体重仅需170多天、料肉比小于2.8、瘦肉率大于60%的“檇李黑猪”。不仅如此,该公司积极推进“两化”行动(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还主导制定了《无抗猪肉经营规范》等标准,保种水平全国领先。
罗氏沼虾,因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素有“淡水虾王”之称。据了解,在全国每年近400亿尾罗氏沼虾苗市场中,近七成来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及其加盟育苗场。今年4月,该所培育的新品种——“南太湖3号”成功入选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这是本年度全国11个入选水产品种中唯一的罗氏沼虾品种。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高强告诉记者:“‘南太湖’系列品种性状表现强、遗传稳定性高、经济效益好,有效解决了‘铁虾’(指长不大的虾)和育苗成活率低等突出问题。今年,‘南太湖3号’种虾产量达4.2万公斤,同比增长约30%。”
技术变革 硬核“智”造
AI智能应用、低空经济“机器换人”、秸秆全领域利用微缩实景……在本届农博会的互动游玩微场景区域内围满了游客。展会首次设置了农业低空经济场景,包括机器人巡检、灵巧机械手采摘等,硬核“智”造,令人赞叹!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率先构建“数字+设施+机械”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上线“浙农码”“浙农优品”等一系列数字应用,获得省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奖100余项,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有了现代技术加持,浙江的‘虾兵蟹将’在新疆沙漠上安了新家!”沙海里养海鲜,这是十足的新鲜事儿。今年5月,3万只三门青蟹苗从台州空运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六团新开岭镇,开启了生命之旅。经过半年努力,当初米粒大小的蟹苗,已蜕变成“金爪、绯钳、青背、黄肚”有拳头大小的“沙漠青蟹”。“我们会同师市农业局联系三门青蟹沿海养殖户和宁波大学技术团队,不断测试、筛选,攻克了当地盐碱水养海鲜的技术难关,让盐碱地成为高效养殖海鲜的‘聚宝盆’。”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发展组与就业促进组副组长汪昱丞说。随着对盐碱地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海鲜陆养”已不再稀奇,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这些来自浙江的“土特产”,成为新疆本地市民、外来游客的佳肴。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浙”里“土特产”的种养版图,也让传统“土特产”的拳头产品更加熠熠生辉。径山茶是历史悠久的余杭“土特产”。而今,当地打破传统种植方式,将智慧农机应用不断辐射到茶叶生产各环节,在生产端对茶园开展宜机化改造,在加工端建立完整的茶叶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让古老的禅茶搭上了科技“新赛道”。
农业龙头企业在先进种养技术的应用上发挥了“先行一步”的带头作用。2021年,浙江凤集食品有限公司入驻长兴县,总投资10.1亿元,建设了“长兴县蛋鸡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可常年存栏蛋鸡300万只、年提供青年鸡200万只、年鸡蛋产量达5万吨。如此成绩,得益于该公司建设的智慧养殖数字平台。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呈现环境、物料、产蛋、疫病、设备等监测数据,通过现场监巡、指标对比分析,为养殖生产提供数字化管理工具和服务支持。通过精准化环境调控、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可减少10%的饲料使用量,每小时可自动分选12万枚鸡蛋。
强农之术 入户有道
本届农博会还举办了2024年浙江省农业品牌推介活动等专题互动155场。这既是农博会的老传统,也是浙江坚持科技强农、服务惠农的体现。近年来,浙江加快实施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百千”工程,变革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现代科技赋能“土特产”迭代升级。
临海是“中国无核蜜橘之乡”,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涌泉镇是临海蜜橘的核心产区。近年来,该镇建成全省最大的柑橘产后数字化服务中心和全省第一条6通道柑橘数字化分选线。记者在现场看到,蜜橘被整齐传送到数字分选线,依次经过果径、果皮色度、酸度等8个指标检测,最后依据检测数据精准分级,送入不同等级的分选筐。“我们的分选线每小时可处理15吨蜜橘,不仅精确度高,分拣效率也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中心负责人林东东告诉记者,这套分选线年分选量达1.5万吨,效率提高5倍以上,增加柑橘产值超2000万元。2023年,临海市柑橘产量29.5万吨,产值达14.91亿元。
甜柿“巨无霸”、最长莲藕、“番茄王”“葡萄王”……今年“浙江农业之最”喜讯连连。“成绩的突破意味着品种的迭代和田间技术的革新,‘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农业之最”创建活动从2007年开始,围绕“创高产、创优质、创品牌”的目标,不仅记录了浙江农业成绩突破的一个个惊喜瞬间,更成为宣传推广农业技术的大舞台。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核心功能,继续创新农事服务模式,为推动乡村‘土特产’加快发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