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7 2024-07-201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创业

这名“渔老大”:乘风破浪再出发

  每天天还没亮,乐清湾的海岸边,就出现了杨济旭和社员们的身影:喂鱼、挑鱼、称重、装箱……大家各司其职,在忙碌中迎来日出。

  杨济旭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疾病,属于肢体三级残疾人,从小行走不便,但是他始终积极向上、乘风破浪,20多年间,完成了从一个养鱼“门外汉”到海鲈鱼专业养殖大户的“进阶”,还把自己作为业余体育爱好者“拼”成了专业运动员。

  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级“新农匠”、“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残疾人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一项项荣誉,正是杨济旭不平凡人生的见证。

  从“门外汉”搏成“养鱼专业户”

  杨济旭的渔场位于温岭市坞根镇东门头港海域,隶属乐清湾。“乐清湾是全国潮差最大的海域,对鲈鱼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杨济旭说。

  为了自力更生,2000年,杨济旭开始尝试创业,从事海水网箱养殖鲈鱼,养鱼之路就此开启。

  一开始,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短缺,鱼苗成活率仅五六成,但杨济旭并未气馁。他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努力自学,向专家和养殖户请教,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潜心“修炼”养殖技术。慢慢地,杨济旭掌握了海水网箱养鱼技术,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他却“不安于现状”。2012年,杨济旭开始尝试创新养殖技术,以提高海鲈鱼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五六年不断努力,杨济旭摸索出了大口径海水网箱鲈鱼清洁养殖技术,该技术后来成为我省新型养殖模式与技术的典型案例,被广泛推广应用。

  “以前大家普遍用的是3×3米网箱,我改用6×6米大网箱,甚至还有6×12米的。”杨济旭说,“网箱技术的改革,帮助我们提升了15%的产量。”杨济旭的养殖经验,逐渐带动周边村民加入海鲈鱼养殖行列。他先后成立了温岭市乐洋海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坞根旭盛家庭农场,其鲈鱼养殖基地获得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从受助者奔向共富“带头人”

  产量提升了,销售渠道也得拓展。

  2020年前,合作社养殖的海鲈鱼90%出口。“疫情期间销路受阻。”于是,在养殖的同时,杨济旭和社员们开始“转战”国内市场。

  一开始杨济旭和社员通过找到周边鱼贩,让他们了解海鲈鱼的品质,同时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扩大知名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内市场销路逐渐打开。杨济旭说:“目前合作社的海鲈鱼定期销往山东、福建、杭州以及台州周边等地,包括生鲜和冰鲜产品,整个合作社一年的产值达到1300多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养殖户和残疾人脱贫致富。”这些年来,杨济旭带领着周边养殖户努力奔走在共富路上。

  他在探索养殖新技术的同时,建立了“国际市场+合作社+农场”新的渔业发展模式,成为浙江省养殖业的典范。此外,依托合作社及鲈鱼养殖基地,以家庭农场为核心,成立了残疾人海水产品养殖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吸收残疾人社员、传授养殖技术、解决就业难等途径,开拓助残帮困新路子。

  目前,杨济旭正推进智慧渔业改造,依托数字平台让社员可以实时监控鱼排的水温、环境等要素,同时积极谋划将鲈鱼养殖主动融入坞根研学旅游,让鲈鱼养殖事业不断焕发新生机。

  从业余爱好者“拼”成专业运动员

  2023年10月20日,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火炬在桐庐传递,杨济旭作为第91棒火炬手参与接力传跑。

  “体育是我的个人爱好。”杨济旭还将这项爱好变成了专业。在忙着养殖业的同时,他还时常抽出时间去训练,曾多次参加市、省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多个项目中获得佳绩。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济旭被推荐到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集训,参加即将在浙江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为了全身心投入训练,杨济旭将渔场暂时交给家里人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和队友的艰苦集训和赛场上的顽强拼搏,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杨济旭和队友荣获男子坐式排球季军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去年,在浙江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杨济旭参加了标枪、铁饼和铅球三项个人竞赛项目,拿下了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台州有大陈岛垦荒精神,坞根有红军精神。”杨济旭说,“只要时刻牢记这些精神,无论是赛场上的困难还是人生中的坎坷,我们都不会被轻易打败。”

  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