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4 2024-05-251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产业

文章导航

“土疙瘩”焕发新“薯”光

——仙居县推进薯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杨怡

  番薯一直是仙居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去年以来,仙居县全面启动乡村特色共富产业链建设,依托乡村优势资源,通过政策资源汇聚、服务平台搭建、区域品牌打造等系列组合拳,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以当地番薯共富产业链为例,2023年,仙居县番薯面年产销量突破150万公斤,产值超500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8%和25%以上,同步带动番薯扩种2600余亩,促进番薯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全产业链产值更是达到8000万元。

  小小番薯,成为了农户心中的“共富果”。

  技术革新,夯实产业基础 

  番薯面在仙居县大战乡有上百年的加工生产历史。这里的番薯面以纯天然红薯为原料,以独有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韧劲足、味道正、口感好。前些年,受场地、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价格一直上不去。

  改变要从根源做起。仙居县立足红薯种植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浙江神仙大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领带动作用,构建“神仙大农+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种植模式。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当地的脱毒薯种,结合番薯规范化起垄栽培技术,打造优质番薯种植基地,确保番薯高产高质增收。”仙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顾天飞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打造优质番薯基地4000多亩、订单化种植基地7个。

  同时,以标准化理念推动产业增值。仙居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了仙居县番薯面产业协会,推行“产业协会+强村公司”管理模式,全面推广《仙居番薯面团体标准》和《仙居番薯面加工技术规程》,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物料的方式,将零散农户、小作坊产品逐步纳入以番薯面为主材的台州招牌菜“沙蒜豆面”等衍生产品供货端。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院长施进表示:“有了标准后,产品生产有了依据。标准是进入市场的准则,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可以先从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入手,逐步把产品的质量和指标规范,然后让整个产业按照这个标准生产加工销售。”

  目前,仙居番薯面平均价格从原来的24元/公斤提升到了38元/公斤以上,“沙蒜豆面”等相关产品也相继入驻台州市农发集团、沃老大等大型商超,月销售量突破1万盒。

  平台打造,创新发展路径

  自动生产线马力全开,机器声阵阵轰鸣,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一旁操作着……走进刚建成不久的大战乡共富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眼前一派忙碌的景象。

  “这里原本是乡里的格垟堂小学。”大战乡乡长陈志伟告诉记者,通过资源整合盘活,原本闲置的11亩土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战乡产业发展的“金窝窝”,推动了番薯面生产加工包装一体化发展。

  仙居县以“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为原则,建立了土地盘活、项目谋划、加快供地“三张清单”,整合闲置土地资源,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加速农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同时,以“招商”理念推动校地合作,招引浙江万里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院校专家团队32个,深度参与兴村项目的规划设计、研发推广、标准制定等环节,破解产业发展困局。

  也正是在此契机下,2023年初,大战乡迎来了前来实地考察的浙江万里学院专家组。此后,双方就番薯面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达成合作,并紧扣“沙蒜豆面”开展预包装食品研制开发。

  “机械化生产车间和智能化包装车间实现了‘番薯—番薯粉—番薯面—沙蒜豆面预制菜’生产加工包装一体化,也让从‘田间’到‘餐桌’有了完美的连接。”仙居县大战乡组织委员陈林斌表示,县里正依托该产业园,孵化培育全链条中小微企业。

  该共富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2025年初完成二期共富大楼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招引入驻企业3家,计划3年内新孵化培育番薯面相关企业5家,打造番薯深加工生产线2条,预计番薯年加工转化能力将达250万公斤。

  此外,仙居县依托产业园区内的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了“地瓜公社”直播室,以“新零售“理念推动产品出圈。联合仙居牛选、卓然智联等7家电商直播公司,通过特许经营承包、短视频分销、村播代理促销等方式,培育拓展线上市场。

  至今,全县已累计培育村播达人42名,帮助孵化培育粉丝量过万账号11个,带动销售番薯10万余公斤、番薯面5万余公斤、沙蒜豆面2万余盒。

  文化赋能,延伸产业链条 

  蔬菜包、酱料包、番薯面……去年底,“仙味车头沙蒜豆面”成功面世,与煮方便面一样容易的烹饪方式,让“沙蒜豆面”成了省内各大年货节上的热销品。

  仙居县还聚焦文化IP赋能,挖掘大战乡百年制面历史,成功注册了“仙味车头”集体商标,并邀请中国美院等设计团队实施文创开发,助力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立番薯产业协会,深入研究附加值高的衍生产品。先后推出了“拔丝番薯”“芝士红薯”“蜜汁红薯”等番薯产品,“酸辣番薯粉丝”等食品以及“番薯干”“地瓜烧酒”“地瓜锅巴”等特色伴手礼,全方位延伸拓展番薯制品产业链条。

  “目前,已完成‘仙味车头’品牌授权15家,提升番薯面小作坊21家,全县香薯面质检合格率达100%,番薯面品牌价值、知名度都有所提升。”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利平告诉记者,该IP已打造相关衍生产品11种,新增产值6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个。

  为推动产业发展,车头村、格垟村等5个村还组建了强村公司——台州市一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产品运营,引入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助力共富工坊产品销售。

  “预包装食品让当地传统的番薯面企业、小作坊看到了希望,我们也将帮助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全程把好番薯面从田间地头到制作成品产品质量关。”台州市一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世志说。

  在该公司的牵头下,集研学、商贸、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瓜公社”文创产业园应运而生,吸引了深加工、餐饮、电商、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领域的340名农创客团队入驻,进一步激发产业培育内生动力。

  番薯种植基地、非遗技能工坊、地瓜餐厅……仙居县还通过“番薯挖掘一番薯面制作—番薯宴品尝”的全过程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引爆亲子“微旅游”。截至目前,仙居番薯面已入选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推出非遗研学项目9个、研学线路5条,带动旅游消费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