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特别报道 A04 2024-05-111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脚踏实地 向新而行

——我省“三农”干部服务基层纪实

省水产推广站专家正在养殖场查看南美白对虾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沈璐兰

  5月8日,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在文成县正式成立。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将以此为契机,帮助文成突破生态渔业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并将温州分所打造成面向温州、辐射浙南地区,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这是我省“三农”干部服务基层的又一次创新实践。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系统持续深化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深入开展“四下基层”破题解难服务活动,开展“三整训两走访一提升”,切实解决农业生产需要、农村发展迫切、农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田间地头解难题

  “叶老师,这个饲料怎么配比?”“叶老师,这个池塘上浮的是什么藻类?”眼前这位被云和县紧水滩镇马口鱼养殖户团团围住的专家,是来自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的叶雪平,今年是他作为省科技特派员来到紧水滩镇的第七个年头。“养鱼最怕的就是鱼生病,叶老师经验丰富,总能帮助我们解决难题。”云和县石浦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永生说。此外,针对紧水滩镇水产养殖业发展特点,叶雪平相继引进“太湖青虾2号”“太湖鲂鲌”等新品种,并积极推广优化高山梯田养鳖技术模式,将科学养鱼、生态养鱼的理念带进大山,为山区农民拓展致富新路。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访农户、问需求、解难题。在诸暨市伟罗家庭农场,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农场底肥施用量仅为计划量的6成,当即指导种粮大户补施肥料,并推迟插秧时间;在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省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朱炳荣驻场50多天,帮助处理用人工饲料喂养生产的蚕种8万余张……记者从省农技推广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该中心已累计服务主体5000余个,解决问题1600余个,为春耕生产、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每年4月是小麦扬花期,作物易感染赤霉病。前段时间,海盐县于城镇一位‘00’后‘新农人’小周向我们咨询,说自家麦田已发现染病迹象,但不清楚下雨天能不能打药。”省植保农药站专家寿林飞说,“接到消息后,我们和海盐县土肥植保技术推广站专家一起赶往现场,经查看,感染迹象并不严重。但即使是毛毛细雨,也会影响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如遇到类似问题,广大种植户要根据天气预报,在连续6-8小时不下雨后再打药。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锈病等。”寿林飞介绍,今年以来,该站已开展二化螟越冬基数调查、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等指导1000人次,切实帮助农户、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厅本级已组建100支“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队、300多名干部职工到现场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我省主要围绕重要农时农业生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乡村‘土特产’、现代‘新农人’培育、和美乡村建设、农业本质安全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服务队常态化联村、联企、联基地,全力解决农业生产最需要、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三联三送三落实”长效服务机制,以有力度的政策、有精度的技术、有温度的服务,回应广大农民的期盼。

  引育人才促发展

  初夏,入夜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较白天安静不少,但村里新一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兽医与畜禽屠宰管理处副处长陈媛仍在案前忙碌着。“余村有较为成熟的乡村发展经验,吸引了大批有思想、敢创新的青年。考虑到大家白天都比较忙,我趁着晚上时间组织头脑风暴,让原乡人、新乡人各抒己见,一起为余村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电话那头,陈媛兴致盎然地介绍,到任四个多月以来,她调研了当地乡村运营、产业共富的特色案例,完成了当地农文旅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方案。眼下,她正忙着起草小余村国际范活动方案及余村英语角活动,助力余村发展。

  与陈媛同一批下乡的省派新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共有116名。眼下,他们正在各自新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中的支点作用,坚持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将群众需要的好干部派到乡村第一线,盘活乡村资源,积极培植乡村产业强力引擎,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人才除了上面下派,更要就地培育。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工作专班了解到,我省将每年统筹不少于2亿元省级资金,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等“十路人才”,打造千名“浙农英才”、万名“头雁”、十万农创客、百万现代“新农人”“1111”乡村人才矩阵,推动更多科技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三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活力和动能。

  扎实服务谋新篇

  水稻抛栽育秧硬盘研发及配套育秧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智能农用喷药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下达2024年省“三农九方”农业科技协作计划,重点围绕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开展项目79个,破解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记者了解到,“三农九方”的成员单位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涵盖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省科协等单位。“今明两年,我们将与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范家乐家庭农场开展一系列田间实验和技术研究,探索建立秸秆高效快速降解和腐熟技术,并集成一套合理可行、可复制、可操作的‘秸秆+菌肥+小麦直播’三位一体应用的技术模式,助推我省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省植保农药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省在持续完善‘三农九方’科技联盟联企业联基地模式的同时,还围绕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产业设立了产业技术团队,分34个产品组,由推广单位任组长,科研、教学单位任‘双首席’,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一批示范推广基地’的农技推广模式,联动建立市县产业技术团队100个,全省1.6万名农技人员、3858名涉农专家教授、农业科技企业头部人员共同参与,高效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说牵线搭桥解难题是“三农”干部的“看家本领”,那提升政务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便是“三农”干部应有素养。

  “省农业农村厅聚焦与农业主体需求息息相关的重要农产品保供、乡村产业发展等七大类政策,编制政策明白纸,为百姓提供优质咨询服务。此外,还推动涉农行政审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联办’的集成办理模式,省本级事项电子签章覆盖率100%、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85%。”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在强化“三农”政务服务方面,省农业农村厅也有新举措。“目前厅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浙农帮帮团’服务专栏,已推出6期。我们围绕公众号后台和评论区咨询用户密切关注的政策、技术问题,以政策解读、专家讲解、热点分析等方式帮助农民朋友答疑解惑,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