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3 2024-04-201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产业

文章导航

春日“顶流” 吸睛又吸金

油菜花变身“致富花”,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本报记者 周文佳/文 叶敏/摄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春日的油菜是大田作物里的“顶流”,开花能观赏、结籽可榨油、叶子能做菜、花粉可制蜜、绿肥还能养土……

  我省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油菜生产省,油菜是我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我省油菜种植呈现积极态势,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2018年的157.3万亩、23.3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206.9万亩、29.43万吨。

  眼下,油菜地里满眼的“金黄”刚刚褪去,饱满的油菜荚正展示新一年的好“丰”景。

  以种为“芯” 良种育好油

  走进海宁市林源油菜籽专业合作社的油菜制(繁)种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油菜田整齐划一,长势喜人。“全省七成以上商品油菜种子产自海宁,亩产量多次创下‘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合作社负责人金国飞告诉记者,该合作社是海宁市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主体,去年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制(繁)种面积2800亩,主推品种达9个,包含“浙油51”“浙油50”等6个常规品种和“浙油杂59”“越优577”等3个杂交品种,生产了35万公斤常规油菜种子和7.5万公斤杂交油菜种子。

  “这里个个都是优质高产品种。”金国飞指着一片油菜地对记者介绍起来,“这是‘浙油51’,是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出的甘蓝型半冬性常规油菜品种,具有高产、出油高、品质优的特点,曾创下我省直播油菜产量之最,是我省油菜主导品种之一。更远一点那一片种的是‘浙油163’,它的优点是生育期短,可以最大限度地不耽误早稻的播种……”

  我省油菜育种工作起步早,进展显著,主要有几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起始的系统选育,主要是提升油菜的单产和适应性;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实现的品质‘双低’化,代表性品种“浙双72”,曾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2015年实现的高油育种和机械化,一些代表品种是高油品种“浙油50”“浙大619”等;第四阶段是2015年至今,杂交油菜品种选育取得显著进展,进入了常规油菜品种选育与杂交油菜品种选育并驾齐驱阶段,一系列高产多抗优质的杂交品种诞生,包括产生了国家油菜主导品种“浙杂903”等,同时继续保持我省常规油菜品种选育的优势,培育出“浙油505”“浙大630”等优秀常规品种。

  油菜增产,良种为先。记者从省种子管理站了解到,我省正不断推进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目前全省推广种植的油菜约九成以上为本省自育品种。“接下来,省油菜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将继续加快培育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品种,力争在2026年前培育绿色抗病、早熟、耐迟播、高产、高油、抗逆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6个,5年内累计推广种植新品种油菜100万亩以上。”省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说。

  科技助力 良机添动力

  当前,正是油菜籽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全省各地正抢抓油菜田间管理关键期,及时了解油菜长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利用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在各田间地头开展油菜病虫害防治作业,全力保障油菜稳产达产、农户增收。

  在金华市花园小妹棉粮油专业合作社,连片的油菜长势喜人,颗粒饱满。“前段时间我们刚进行了植保无人机打药,以前一人一天只能打五六亩,现在一小时可以打七八十亩,对我们帮助实在太大了!”合作社负责人罗融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一共3人,要管理500亩油菜地,多亏用上了机械化设施,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去年10月移栽的时候还用了移栽机,以前移栽一亩地需要好几个人花上半天时间,现在2个人2小时就能完成了!”

  在开化县音坑乡底本村,正查看油菜长势的穗丰农资公司经理郑素华也是一脸喜悦,他告诉记者,2023年是他们种植油菜的第一年,“我们采用的是植保无人机播种,150亩地一天就播种完成了,之后还用了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效率,油菜地里各种病虫、杂草得到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防治。”郑素华介绍,等到油菜收割时,他们还会用到窄履带低碾压联合收割机等设备。“有了这些机械设备,种植油菜真是很方便,最关键的是效率高、一点不耽误农时。”

  记者从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了解到,2023年我省预估油菜综合机械化率为69.09%,其中机耕92.78%,机种46.32%,机收60.27%。

  三产融合 价值多元化

  油菜不仅要种得好,更要能产出优质好油。我省有很多菜籽油加工企业,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作为浙江老字号企业,该公司一直致力于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油菜籽加工10强之一,其生产的如意牌双低菜籽油连续7年获得浙江农博会金奖,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

  除了生产菜籽油,当前我省油菜产业链条正逐步延伸,功能也趋于多元化。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3月,在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八仙积道”共富带,数百亩油菜花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油菜花海已成为“八仙积道”共富带上乡村游的精品线路。金东区岭下镇釜章村党支部副书记章永旗介绍:“油菜花开的时候,每天能吸引几百上千人来观赏、拍照。设置乡村游精品路线后,全村变美了,也带动了村上民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村民就业,整个村的经济都被带动了。”

  油菜花苔小零食、油菜花面膜、油菜花蜂蜜……在湖州画境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油菜衍生品。该公司总经理肖芬芬介绍,通过深度挖掘油菜的油用、花用、菜用、肥用、蜜用、药用等多种功能,该公司已研发出功能型菜籽油、蔬菜用菜薹、油菜花蜂蜜、油菜花化妆品、旅游文创产品等五大主导产品品类。“公司依托1314亩的梅岭漫谷基地,以种植高油酸和高油高产品种油菜为主,以迎春系列长花期品种为辅,打造了油菜产业‘三区两带一路’,即千亩油菜种植示范区、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先导区、油菜新品种种植实验示范区,以及油菜产销一体化示范带、油菜产学研用一体化展示带和油菜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路。”

  据肖芬芬介绍,通过三产融合,他们基地的油菜亩产值得到了极大提升。“我们一亩油菜可产出300公斤优质油菜薹、95公斤优质菜籽油、115公斤菜籽饼、5—10公斤花粉花蜜,加上衍生出的化妆品、文旅方面的收入,每亩总效益可达19250元。”肖芬芬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的油菜周边产品,相信明年的效益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