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麦地间,姐弟齐上阵
![]() |
朱玲玲在麦田里直播 |
![]() |
“义泉大叔”生态大米在省农博会上展销。(资料图片) |
编者按: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访,记录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的忙碌一天,农事服务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繁忙景象,全方位展示我省全力奋战春耕备耕的生动画面。
□本报记者 沈璐兰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在安吉县递铺街道垅坝村,记者见到义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义泉合作社”)负责人朱玲玲时,她刚查看完一处麦田的长势,准备往下一处赶,此时是早上7时30分。
“现在是小麦返青拔节管护的关键时期,趁着天气好,我让工人们早点来喷农药、撒化肥。”说完,朱玲玲便蹲下身,一边查看麦苗生长情况,一边耐心地向记者解释道,“前几天阴雨天气较多,小麦容易得赤霉病、长蚜虫,急需针对性做好防治。”
眼前的朱玲玲,个子高挑、小麦肤色,梳着干练的高马尾,清晨的暖阳和绿油油的麦田映着她的笑脸,已然不是当年“时尚达人”的模样。从“门外汉”到“青山米姑娘”,短短3年间,朱玲玲接过父亲承包700亩农田的担子,带领义泉合作社发展。目前,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6000亩,水稻年产量2500吨,小麦年产量1000吨。
全家上阵齐种田
从垅坝村出来,朱玲玲欣然邀请记者同她一起“巡田”。春风拂面,我们一路南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田。“这两天气温回升,油菜进入始花期。前些天,工人发现油菜茎秆和底下的叶片略偏紫色,专家说要加点磷钾肥,我们立马安排了。”朱玲玲介绍,“安吉山多地少,这几块田面积不大,不适合无人机喷洒,需要人工补施肥料。现在是油菜生长和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马虎不得。”
种田不易,跨行更难。原本,朱玲玲在杭州开服装店,小有成就。2019年底,她卖掉杭州的房子,关掉服装店,回到家乡安吉,成为一名农创客。说起个中缘由,朱玲玲娓娓道来:“我父亲和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植规模从最初十几亩逐渐扩大到上百亩,靠着卖稻谷养活了我们一家人。到了花甲之年,父亲的体力跟不上,对农业新技术了解得不多,合作社发展遇到了瓶颈,可他不舍得放下奋斗了一辈子的田野,便一直叫我回来。”
“一开始,我就想好了要卖高品质大米。所以,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粮仓,购买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发展现代农业。随后,又流转了周边的零星荒地、苗木基地等一千多亩土地。头两年,先试种旱稻,后来才将这些土地改造成适合水稻种植的标准农田。”朱玲玲回忆道,“我们主要采用稻油轮作、稻麦轮作的方式,父亲主要负责种植环节,弟弟负责机械化设备操作、加工等环节,我负责品牌运营、产品销售,母亲管后勤。”就这样,一家老小齐上阵,干活的劲儿更足了。
争分夺秒抢农时
上午10时,记者又跟着朱玲玲来到安吉县递铺街道老庄村,见到了她的弟弟朱斯敏,当天,他要为1000亩麦田加施肥料。只见他熟练地将肥料倒入机身作业箱,在遥控器上设定好参数后,植保无人机随即升空,按照设定轨迹在田地上空匀速往返喷洒肥料。“我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在3000亩左右,纯人工肯定来不及,所以我考取了无人机操作证。植保无人机每架次飞行2分钟,可喷洒药剂1亩,还节约30%的农药、90%的用水量,大大降低了春耕备耕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朱斯敏告诉记者。
半路出家的朱斯敏,如今已然成为一名飞防高手。眼下正值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对提升后期小麦的成穗率和结实率至关重要,周边农户都打电话来请朱斯敏去帮忙,他匆匆扒了几口午饭就出发了。“我们一共有4架植保无人机、4台多功能稻谷收割机、8台农用旋耕机等,农忙季会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事服务。”朱斯敏说,合作社累计代服务面积已达5200亩。
此时,朱玲玲的父亲来电说年前定的早稻种子到了,她便马不停蹄地往合作社赶。
走进义泉合作社育秧中心内,水稻精量播种生产线正“火力全开”。工人将干净的托盘放到机器前端,随后撒土、播种等工序就一气呵成,最后再由机器人将播种好的秧盘摆好,春耕生产的“加速度”直观展现在大伙儿面前。“刚送来的是‘浙1831’水稻品种,我们是第一年试种,它的抗倒伏性较好,产量比较高。”朱玲玲向记者直言,为了抢抓农时,她已忙活快一个月了。“之前到了一批‘中组53’早稻种子,从3月初就开始准备培土和育秧基质了,首批秧苗出芽率相对较低,合作社及时加购了种子,确保育秧工作顺利推进。接下来,要按照播种黄金时间倒推安排工序,在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区块采用机插秧方式,新复垦地块则采取撒播或人工插秧方式。”
绿色生态谋发展
“哒哒哒”……在义泉合作社所在地前面,一辆挖掘机正在开挖沟渠、清淤疏浚,为开展综合种养作准备。
朱玲玲说:“以前父亲图方便,只卖稻谷、麦子,利润低。现在转向精细化、品牌化销售,我便一直在学习可以提高亩产、增加收入的良方。之前,我到杭州萧山等地考察学习,接触到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很不错。”朱玲玲给记者算起了“生态账”:鸭子属于杂食动物,会在稻田里找杂草和害虫吃,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善土壤和水质,每亩农田还能节约百来元种植成本。而吃天然饲料长大的鸭子,因肉质紧实,每只可卖到150元,稻鸭共生的稻田总增收超22万元。
去年,朱玲玲曾到湖州南浔“取经”,学来了“稻虾共养”模式。“政府提倡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稻根是小龙虾的天然食材,龙虾的粪便又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可谓一举两得!”朱玲玲说,“稻虾共生的话,就不能打农药,否则,龙虾就活不了,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大米是纯天然的,能把我们的‘义泉大叔’大米品牌叫得更响。”目前,安吉县采用稻虾种养模式的人不多,朱玲玲想给他们打个样。
义泉合作社经多年发展,已形成有基地、有育秧、有烘干、有储存、有加工、有服务、有质量的一体化产业格局,“义泉大叔”生态大米销往杭州、宁波以及江苏、上海等地。
告别朱玲玲前,她特地拉着记者看了一段视频。镜头里,一群戴着红领巾、拿着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学生,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这是义泉合作社在深挖当地农耕文化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的田间研学活动,进一步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安吉是一个旅游县,游客多,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拓宽农业增值空间。”她笑着说,“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