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林在2024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作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
□本报记者 李松
本报讯 日前,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2024年工作要点》正式发布。3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文件相关内容。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在会上作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通林表示,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聚焦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对标“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设定了8项核心指标,细化了48项重点指标,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群众认可度的“三农”成果,持续推动浙江“三农”工作全面过硬、全域提升、全程领跑。
王通林介绍,今年浙江将打好稳产保供组合拳,力争再夺丰产丰收,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确保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通过实施就业创业、经营增效、赋权活权、兜底保障等举措,加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巩固全国领跑势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
王通林强调,要立足一方水土,挖资源拓价值,抓特色强品牌,育产业塑优势,统筹推进农业领域“四换三名”,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先行发展乡村“土、特、产”。推动制定浙江“千万工程”条例,全面打造美丽田园,巩固提升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先行示范诗画江南乡村建设。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开展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持续擦亮“村歌”“村晚”“村礼”等乡村文化品牌,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先行探索乡村文明善治。提档升级城乡公路网、管线网、物流网、通信网,一体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等公共服务“七优享”,畅通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先行突破城乡融合。
王通林表示,浙江将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湘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研制推广应用水平。强化改革开放,围绕乡村营商环境、农村土地制度等,实施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做大做强“地瓜经济”。强化要素保障,省级财政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8%以上,落实好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越洋、“数商兴农”工程,“浙农码”日均赋码用码量50万次以上。
王通林表示,浙江将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办建设,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优势,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会上,王通林与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可标,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蒋伟峰,农创客代表汪琰斌先后就粮食稳产、增产,持续推动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新农人”培育,茶叶生产,壮大乡村土特产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