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李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再次进行深入阐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如何对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样板?记者走访了我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业主体。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向“新”而行,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关键之举。“近年来,我带领团队自主选育了17类作物新品种。像‘美都’西瓜、‘夏尊’杂交青菜等品种,产量、品质都很好。”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永明告诉记者,当前,他和团队已从常规育种领域转向分子育种研究,成功实现育种速度更快、效益更高。“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近几年,公司大力‘招兵买马’,先后引进国家级育种人才和多名博士。”薄永明说,下一步,他将带领团队再接再厉,力争研发推广更多浙产优质品种,为全省种业振兴作出新贡献。
常山种植胡柚有40余年历史。近年来,常山县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走出了一条胡柚产业富民路。去年,全县“双柚”产值突破4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今年,我们将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从产业实际出发,新上马4条加工生产线,深挖胡柚资源潜力,持续唱响‘双柚’特色品牌。”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兴良告诉记者,力争到今年底,全县“双柚”总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相关产品达到100个以上,总产值突破60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近年来,我们通过科技赋能,有力助推西湖龙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茶叶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商建农告诉记者,西湖区不仅在全省率先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手段实现全域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效率比人工作业提高70倍左右,同时还在全域茶园中铺设了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等防控设备,大力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创新技术,促进西湖龙井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根据西湖龙井茶产区的特点,紧密结合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率,进一步擦亮西湖龙井茶‘金名片’。”商建农说。
数字农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公司是丽水市第一家大规模采用发酵床养殖生猪的企业。”浙江欣宏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赖建兵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公司坚持数字赋能,投资3亿元,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生猪工厂,去年生猪总出栏量达11万头。
“借助数字化之力,工厂目前实现了生猪精准喂养、高效养殖,有力推进了节本增效。”赖建兵说,今年,该工厂将继续利用数字化手段,夯基蓄能,进一步加强智慧养殖管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为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