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3-11-251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美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

三门岩下潘村:从“空心村”蝶变为“网红村”

岩下潘村廊桥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走进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村口石碑上的“潘家小镇”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这个距离三门县城半小时车程的小山村,十多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空心村”发展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进而变成了游客盈门的“网红村”。

  环境整治,村貌焕新

  “上世纪90年代的岩下潘村都是泥瓦房、黄泥路,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有十几名老人留守村中,村集体经济为零。”岩下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礼毅说。

  2003年,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一股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小山村,也吹进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礼太的心坎:改变村庄的机会来了。

  “那时村里没钱,刚当村干部,也不知道怎么发展。听说省里在搞美丽乡村建设,还有一定的补助。”时任村委会主任潘礼伟说,他就和潘礼太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跑镇里、跑县里,要项目、要资金。

  村内道路狭小,高低不平;露天粪坑到处都是,苍蝇满天飞。潘礼伟向有关部门申请来10万元项目补助款,进行道路改造,拆除露天粪坑。村里的黄泥路变成水泥路,40多口露天粪坑也不见了。潘礼太还向有关部门争取来3.5万元补助资金,加上全村村民捐款捐物,建起了三间两层的村办公楼。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村庄渐渐变了样。然而,村民的住房依旧破烂,尤其是七八十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成了大家的“心病”。

  眼看周边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急了。“村里有30年没有建新房了,村民说再这么下去,祖辈生活的村庄就要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了。”潘礼太说,当时正在编制的《横渡镇城镇总体规划》,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2009年,村“两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拆旧建新,改造农房,进行新农村建设。潘礼太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边向有关部门争取扶贫资金,一边带着“拆迁协议”,赶赴三门县城、椒江和宁波等地,做在外村民的思想工作。2009年底,95%村民签字同意拆迁。2010年2月,潘礼太带头拆了自家5间二层木结构房子,第一期100多间老房子被夷为平地,127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随后也到账。

  房子拆了,可回来建房的村民不到六成,怎么办?12名党员干部带头,领着10户群众按下建房红手印。2012年夏天,第一批22幢农家别墅建成。

  开发旅游,村强民富

  岩下潘村毗邻湫水大峡谷,依山傍水,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2012年,横渡镇全力推进“千万工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岩下潘村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该村率先筹资500多万元,建起了水上乐园和漂流项目,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廊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

  “没有产业,即便有漂亮的房子,也留不住村民外出的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健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利用村里的绿水青山,兴办农家乐,帮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潘健以个人名义筹资20万元,给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每户奖励2万元。就这样,第一期9户家庭办起了农家乐。

  2013年4月8日,借首届三门(横渡)乡村旅游节的东风,岩下潘村以“潘家小镇”的雅号开门迎客,当天游客突破1万人,当月户均收入超万元。

  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三门县岩下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旅行社,引进外地客源。村民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纷纷回家建农家别墅。第二年,村民鲁小丽等19户创办了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鲁小丽原本在宁波打工,回村办起农家乐后,最好的一年能赚四五十万元。“坐在家门口数钞票,一个月赚了过去一年的钱,现在哪里都不想去。”鲁小丽高兴地说。

  2016年2月,岩下潘村引进台州市水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古建筑小吃文化一条街。村集体则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占该项目20%的股份。2017年10月1日,水坊街开业,当即为“潘家小镇”汇聚了更多人气。“当年,游客量实现翻番,达到30多万人次。”潘健欣慰地说。

  “一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前提要有良好的经营机制。”现任三门县岩下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健说,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岩下潘村的资源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但要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有好的经营机制。村里推出“股份众筹”模式,让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共建共享,实现村强民富。

  2017年,岩下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启动了新的旅游项目——由村民入股,共同投资6000多万元,开发“情人谷”景点。 

  2018年5月,岩下潘村又采取“股份众筹”模式,在“情人谷”对面两座山之间建造了一座长400米左右、宽3米的玻璃天桥。登上这座玻璃景观悬索桥,游客可俯瞰峡谷春光,也可体验一次落差131.4米的旱滑道,既好玩又刺激。潘健说:“玻璃天桥是我们村打造的‘情人谷’景区项目之一,景区还有露营、划草等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 

  2019年6月1日,“情人谷”正式开业。仅半年,该景点收入超过2000万元,首批分红收回本金25%。股份分红,激发了村民共同致富的原动力。

  “村里推出‘股份众筹’,村民自愿入股。我一家六口人投了65万元入股,两年分红两次,共分得17余万元。以后,村里旅游项目赚的钱,我们家都会有分红。自己在村旅游公司工作,每月还有3000元工资收入。”69岁的村民潘克金开心地说。

  随着水上乐园、漂流、水坊街、情人谷、玻璃天桥等景点的建成营业,岩下潘村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一跃成了“网红村”。

  如今,岩下潘村村民户户住上农家别墅,76户村民建起了民宿,床位超600个,餐位1800多个,日均游客量达500人次以上,民宿经营户平均年收入30多万元。

  “生态好了,村庄美了,金山银山就来了。”岩下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礼毅说,“每到周末,游客住宿订单爆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我们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情人谷’二期工程,实现康旅一体发展。”站在村南,潘礼毅指着前方的山谷说,“届时,游客可以乘坐缆车,在观光平台一览全景。”

  创新机制,全域共富

  岩下潘村发展起来了,村干部们又开始新的探索。“我们的目标是全域共富,要跳出潘家,发展小镇。”潘礼毅说。2022年3月,岩下潘村党支部联合善见、桥头、岩下、东屏等8个地域相邻的村庄,开展“依山栖”党建联建,9个村串联成一个整体集群发展乡村旅游。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我们打造的‘依山栖’党建联建项目,实行错位发展、共享流量、集成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带,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横渡镇党委书记郭华申说。

  去年4月,三门县横有味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岩下潘村和各村分别出资10万元,综合开发这9个村的山水资源、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2年5月1日,善见村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开业,当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收入100多万元,并带动200多人就业。东屏古村搭上联建顺风车后,前来古村落旅游的人流量每年超过10万人次。“就连村里的麦虾馆,营业额也提升了20%。”东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正贵喜滋滋地说。

  “过去‘半日游’升级为‘两日游’,游客住下了,钱也留下了。”郭华申说,自联建以来,联建村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周边村新增就业600多人,实现乡村全域共富。

  朱曙光 张妮婷 章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