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楚门:强村富民有“门道”
□本报记者 李曜清
“这个项目是村里大力建设未来乡村的一部分,眼下基础工程已完工,游步道建完后就可以投入使用。届时,村里面貌会有质的提升。”这几个月来,玉环市楚门镇蒲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吴雪锋一有空就会到村里的上陈溪坑整治工程施工现场“督工”。
今年以来,村里实施了10多个建设项目,包括溪坑整治、主路两侧景观提升、美丽庭院建设、养老服务站改造等。当下的蒲田村,早已从当年那个破破烂烂、加工作坊与农房共存、被村民戏称为“烂蒲田”的落后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村。
蒲田村的蜕变源于楚门镇推行的强村富民改革。几年前,楚门镇在蒲田村率先推行物业盘活“142”模式。楚门镇镇长柳国舜介绍,“1”是指牢牢依靠村党组织;“4”是指充分调动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本、乡贤基金四方力量;“2”是指提高低收入农户和企业科创人才、技术骨干的持股比例,帮助村级集体经济走上一条“借鸡生蛋”的共富路。
蒲田村党支部书记蔡赋祥告诉记者,通过采用该模式,蒲田村的小微企业园一期开园后,物业租赁供不应求,一开园就迎来25家企业入驻,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750万元的收益。待二期投用后,预计能让村集体收入翻一番。
记者从楚门镇政府了解到,目前,该镇物业盘活“142”模式涵盖村级小微园、农贸市场、农家乐、养老中心等7大类别、18个项目,物业资产总规模达7.3亿元。同时,镇里加强对村级共富项目的立项审批、要素倾斜、风险评估等各环节全过程质量把控,激发各村创业激情,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蹄疾步稳。2022年,全镇25个村经济合作社村均经营性收入达5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4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
楚门镇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民,按“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规划要求,在本镇或跨乡镇组成的“片区组团”范围内进行指标调剂并有偿使用。
在东西村,村里将村北面一块面积为12.5亩的闲置土地进行重新开发,划分出52间宅基地供有偿使用。楚门镇居民或与楚门镇形成“片区组团”的鸡山乡和海山乡居民,在符合“一户一宅”、自愿放弃在原村建房的情况下,均可以到东西村安家。
“这片区域不仅能为村里带来至少1000万元收入,也能借此逐步实现人口集聚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东西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江说,眼下,东西村已盘活闲置宅基地110间,吸引周边近300人集聚。
楚门镇还编制了《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建立“村级资源库”,深化“共富工坊”建设,打造六大类党建引领“共富工坊”19家,吸纳低收入、残疾人等群众300余人,今年已累计发放工资120余万元,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和企业增效。
“我们将在探索强村富民改革中,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共同富裕的政治优势。”玉环市委常委、楚门镇党委书记张玉洁表示,当地通过举办“强村为何强、弱村哪里弱”为主题的解剖麻雀现场观摩会、开展“头雁领航·村村提升”竞技赛等形式,倒逼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并以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产业相融的原则,深化党建联建,因地制宜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