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3-09-021 2023年09月0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乡村人才振兴进阶之路,该怎么走

  □本报记者 金国栋

  “十年前,我站在茶山上想:放眼望着大大的县城,小小的我能做点什么?”带着这份思考,农创客陈诗洁创办丽水朱子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发展引领者。

  近年来,浙江加速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像陈诗洁这样的新型乡村人才不断涌现。农创客、“头雁”“绿领”等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212.4万人,累计培育农创客超5.2万名,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子越拓越宽。

  乡村人才振兴这盘棋究竟该如何走好走活?我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乡村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机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会,打出政策“组合拳”,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乡村创业、在田间创新。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浙江在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乡村振兴示范省的新征程中,持续夯实乡村人才这个“地基”,不断拉高人才振兴的标杆。

  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招才引智、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政策与机制创新突破尤为关键。建德市通过人大法定程序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建德农创日”,创设“引凤归巢”机制,吸引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在桐乡,当地率先探索以镇为单位的农村双创平台,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和农创客向农村流动。从省级层面来看,探索推进涉农专业定向培养政策,浙江农林大学的定向培养专业颇受考生关注,录取分数线让很多热门专业都望尘莫及。

  从当前现状来看,要真正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还需要实打实地解决好乡村人才关切的收入待遇、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岗位晋升等实际问题,让乡村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引得进,更要育得好。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推进“五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活动。杭州“春雨计划”、丽水“农三师”等一批地方特色人才培养工作品牌声名鹊起,乡村运营师、乡村规划师等新型职业在乡村兴起。实用实效的培育举措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增才干、创新业、建新功。

  相较城市而言,乡村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加需要优良的营商环境、有力的扶持政策和高能级的产业平台。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实施、布局建设一批农业领域省级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等产业平台,为推进人才振兴提供了契机。鼓励和引导乡村人才参与到现代乡村产业发展中,加入到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与农业优势产业链打造中,构才能有效建农业农村“产才融合”生态圈,充分释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如今,“缙云烧饼师傅”“建德草莓师傅”“温州农播”等区域特色人才品牌破层出圈,农创客、“绿领”等享誉全国。然而,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硬核成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持续走好进阶之路,在机制创新、招才引智、人才培育、“产才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有这样,乡村人才“蓄水池”才能不断扩大,乡村人才“大森林”才能有效形成,乡村人才“新引擎”才能全面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