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海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韦晓红
![]() |
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庙桥村 |
□韦晓红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今年,舟山市以“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为牵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持续擦亮海岛“三农”金名片,高水平建设新时代海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扩产提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把乡村产业作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的基本保证,依托海岛乡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不断兴业态、树品牌,让农业现代化的速度、质量和成色更优更好。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整合完善各类种粮支持政策,落实粮食生产包片指导和农技服务挂钩联系制度,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万亩、生猪产能12万头。深入实施万亩农田提升行动,加快定海马岙、普陀桃花绿色农田和岱山火箭盐场粮食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生产效益。加快推进定海粮食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粮食储运加工贸易全产业链。
二是发展海岛设施农业。结合抛荒地整治和标准地改革,鼓励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引进工商资本、种植大户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新建一批数字植物工厂或未来农场。开展优质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引进适合海岛地区的蔬菜、瓜果等新优品种和配套技术。新建或提升改造连栋大棚、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700亩,推动室内运输、多功能作业等设施装备与现代化温室集成配套,全市蔬菜自给率提高到45%以上。
三是加强农业“双强”赋能。抓好渔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农业+”综合体。加大新品种、新机具、新模式、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布局建设“1+2+N”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嵊泗贻贝全程机械化试点项目,建设六横、桃花2个农事服务中心,打造3-5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争取形成海岛丘陵山区农事30分钟服务圈。大力发展渔农业链式企业,形成鱿鱼、金枪鱼、贻贝3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全产业链。细化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渔农业“双强”行动 驱动渔农业现代化先行的工作方案》,强化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
四是做深“土特产”文章。依托海岛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渔农家乐、乡村民宿、运动康养等美丽业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营销,培育壮大普陀佛茶、晚稻杨梅、登步黄金瓜、金塘李等特色农林产业,打响“舟叁鲜”“定海山”等海岛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全域全景,推动乡村颜值风貌整体提升
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提升渔农村颜值气质,推动村庄有机更新。
一是全域提升渔农村环境。以迎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全域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乡公路两侧环境提升,扎实开展抛荒地专项整治,全市主干道、美丽风景带等沿线村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深化渔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制定舟山市悬水小岛垃圾处理标准,建立小岛绿色低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施农房、村道、管线“新三大革命”,抓好村庄空间梳理、农房改造、管网建设、降围透绿和“一户多宅”整治。
二是打造海岛乡村画廊。开展“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景,重点抓好本岛展茅黄杨尖村、盐仓新螺头村等的整体提升。制定海岛乡村画廊实施意见,树立海岛和美乡村“一带一路一画廊”品牌,启动海岛和美乡村“一带一路一画廊”建设。编制舟山市海岛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规划,打造高品质乐居、乐业、乐游的现代幸福乡村。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分类施策推进“空心村”“空心岛”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改善乡村现代生活条件。围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地理空间,加快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迭代“四好农村路”2.0版,深入实施“蓝色岛链”工程,打造更加便捷的岛际交通体系。深化饮用水综合提升工程,逐步实施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破解“一老一小”难题,全面深化“海岛支老”“幸福驿家”建设,加强文化、体育、休闲、商超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
深化改革,持续激活农民农村共富引擎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攻坚,全面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用好数字关键变量,以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体系重构、制度重塑、能力提升。
一是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促进多元化发展。推广国企、村集体、村民及经营主体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支持国企带动、村企结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典型示范和项目引领,引导推进抱团发展,组建强村公司,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保持在70%以上。
二是做深做实“三块地”改革文章。深化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引导鼓励各地通过盘活农房、土地增加渔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普陀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做好定海区马岙街道国家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按规划审批、按标准建设,落实细化渔农民建房调整政策。
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引导平台经济赋能“三农”发展,迭代“舟山乡村大脑”建设,提升“海岛e间房”“渔业安全精密智控”等数字应用的实战实效水平。加快乡村5G基站等数字化新基建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未来农场、数字植物工厂,打造一批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让数字红利惠及“三农”。
夯基固本,巩固海岛和美乡村基层基础
发挥党委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抓好乡村振兴各类要素保障落地落实。
一是建强乡村基层组织。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培育好“领头雁”队伍。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村社组织“双述双评双比”为抓手,优化建强村社干部队伍,健全村社干部激励机制、偏远海岛“驻岛服务”“包网入户”等工作机制,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二是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完善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模式,迭代升级“海上枫桥”“东海渔嫂”等品牌。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和渔农村文化礼堂三级主阵地,持续推进渔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加强清廉村居和民主法治村建设,维护乡村稳定安宁。
三是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集中财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耕地保护与建设、农业“双强”等领域。深化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农创客培育等行动计划,造就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乡村人才队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基层探索实践,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舟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