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1 2023-07-221 2023年07月2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要闻

浙江夏粮“三增”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李军

  “今年夏收季雨水少,给我们收割创造了一个好条件,种植的1250亩小麦全部颗粒归仓。因为管理到位,加上天公作美,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以上!”7月18日一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种粮大户郑孝孝高兴地说。

  和郑孝孝一样,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种粮大户谢建东种植的2000多亩小麦也获得丰收。“我们种植的‘扬麦33’小麦品种优,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比去年足足高了100公斤。”谢建东说。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重大。浙江的夏粮主要包括冬小麦以及马铃薯等旱粮作物,其中小麦是“大头”。今年,我省夏粮生产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浙江夏粮种植面积、总产、亩产实现“三增”。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03.7万亩,同比增28.3万亩,占全国增量117.8万亩的24%,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二;总产量16.7亿斤,同比增2.1亿斤,增长14.4%;亩产275.3公斤,同比增9.9公斤,增长3.7%,亩产增量居全国第一。

  这份成绩单的取得实属不易。在今年全国夏粮总产、单产稳中略减的情况下,浙江夏粮生产何以能稳中有进,成功实现“三增”?

  这背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的鼎力支撑和责任的层层压实。早在今年3月,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就联合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23年粮油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层层分解粮油生产任务,将主要指标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等,一级一级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夏粮种植面积“扩容”,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

  “浙江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百斤117元,比去年提高2元。同时,我省还持续落实省级小麦订单每百斤奖励30元的政策。”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说,收购政策“给力”,加上近年来小麦行情向好,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各地种植面积扩面明显。

  如今年杭州夏粮播种面积增加约8万亩,增幅名列全省首位。“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油补贴政策持续加码,为全市夏粮扩面夯实了基础。”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处副处长王国海告诉记者。

  除了扩面,单产的提高也是浙江夏粮增产的关键。今年浙江夏粮单产同比增加9.9公斤,增幅居全国第一。丰收的背后,充分凸显了“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性。

  “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是夏粮亩产实现突破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粮油首席专家王月星说,去年以来,浙江继续大力推广“扬麦28”“扬麦33”等小麦新优品种,及时发布增产增效主推技术,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为夏粮增产夯实了科技“硬支撑”。(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夏粮收成,浙江可谓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如继续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等手段,扎实做好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累计防治面积达536万亩次。此外,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还紧密结合“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全面组织农技专家与全省1.6万余名规模种粮大户开展“一对一”挂钩联系,实现服务全覆盖。

  人努力,天帮忙。在今年我省小麦生产过程中,天气也很“配合”。“自去年冬小麦播种以来,我省天气条件总体正常偏好,冬小麦基本实现了适期播种,去年11月中旬起,降水增多,利于缓解旱情,小麦出苗顺利。今年3月,水分和光照较适宜,有利于小麦分蘖拔节,保证群体质量和亩穗数的稳定。”王月星说,“小麦抽穗扬花期,我省又以晴好天气为主,间有过程性降水,光温适宜,对小麦的产量形成较为有利,小麦赤霉病偏轻发生,长势好于上年。”

  从今年开始,我省大力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夯实增产基础,推动水稻、油菜单产年增1至1.5公斤,小麦单产年增1至2公斤,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