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期遭遇两次冻害
今年宁海白枇杷近乎绝收
陈俊 吕玫瑶 仇丹娅
眼下,正是枇杷大量上市季节,味美多汁的宁海白枇杷您是否期盼已久?然而,今年宁海白枇杷却让等待已久的消费者失望了。近日,笔者在宁海白枇杷生产基地调查发现,因花果期连续两次遭受寒冻气候影响,宁海白枇杷减产99%以上,几近绝收。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首批白枇杷已经采摘开售了,今年树上几乎没有枇杷,仅有的几个零星枇杷,前两天就采完了!”在宁海县一市镇红香园水果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叶卫勇正在挑捡刚刚采摘的一点白枇杷,进行分装,顺手也递给笔者几颗试吃。笔者发现白枇杷果实挺大,皮薄好剥,汁多味甜,十分好吃。“若不是受灾减产严重,这些白枇杷的品质是很好的。”叶卫勇说,合作社种有140多亩枇杷,往年都有10万斤左右的产量,今年全部产量只有500斤左右,减产严重。
“今年的枇杷树真的不容易。”在宁海县一市镇芸尚白枇杷种植基地,负责人曹巧云感慨道,去年12月份刚好是白枇杷头花盛开的时候,然而天公不作美,遭遇了第一次寒潮,首批枇杷花约有三分之一被冻伤。到了今年春节期间,又受第二次寒潮袭击,加上气温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第二、三批冒出的枇杷花也未能幸免,惨遭冻害,仅极少数迟开的白枇杷花“幸免于难”。“今年我们基地30亩枇杷只采了100斤不到的白枇杷。”曹巧云说。
一市镇是宁海白枇杷主要产区,约占全县白枇杷种植面积的85%左右。尽管在两次寒潮来袭前,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以及一市镇都提前发出预警,提供了不少增温防冻设备,指导果农及时采取御寒防冻技术措施,但白枇杷抗寒性弱,效果并不理想。“吃一堑长一智吧,目前我们正在加强枇杷果树的养护,同时准备增添防冻增温设备,争取明年能够丰产丰收。”叶卫勇说。
由于加装大棚设施投资大,宁海白枇杷绝大多数是露天种植,面对极寒天气很难御寒。宁海越溪乡解甲归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童掌家说:“接连两次寒潮,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七八度,山区温度更低,恰逢白枇杷开花时,影响太厉害了!以前也有受寒冻影响的,但多少还是有收成的,不像今年可以说绝收了。”
当冻害来临时,一些果农积极自救,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宁海易吉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生长回想灾情发生时,他采用烧炭烟熏的办法给枇杷树增温,放了16个烟火炉,试图将园里的雾气熏散以达到给枇杷树保温的效果,尽可能保住一些枇杷。此外,在大棚里放置了十多个“小太阳”取暖器。“最后结果你们也看到了,露天的毫无效果,而大棚也就保下了这点果子。”蔡生长说。
宁海县林特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吴碧波表示,宁海白枇杷是宁海县枇杷的主栽品种,目前占全部枇杷面积的80%左右,在花果期极易遭遇各种恶劣天气影响。近年来,宁海县林特技术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大科技、资金等方面投入,护航白枇杷产业的发展。“改良栽培管理措施,来调整宁海白枇杷的花期,从而推迟宁海白枇杷果实的形成,合理地避过低温阶段,目前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吴碧波介绍。
另外,大棚设施栽培宁海白枇杷也是一个有效的防冻措施。吴碧波认为,可以大力推进“宁海白”枇杷的大棚设施栽培,保障“宁海白”枇杷的产量,推进枇杷产业稳定发展。
所幸的是,当地的枇杷种植户基本都投保了枇杷气象指数保险,每亩保费200元,市、县两级财政保费补贴50%,农户自负100元。根据气象指数,在气温低于零下3摄氏度时,就能享受保险赔付。
去年,宁海白枇杷政策性特色农产品的气象指数保险投保面积达9924亩,其中一市镇参保7500亩左右。在去年底今年初两次强降温寒冻灾情中,气象数据触发保险理赔,总赔付金额达1000万元,赔付率高达500%。宁海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开展基层服务,保障枇杷树恢复健康生长,并研究抗灾对策,加强保险服务,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
陈俊 吕玫瑶 仇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