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十二个重点县、一百二十个重点基地
我省出实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
杨怡
□本报记者 杨怡
本报讯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建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12个,省级重点基地120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稻谷1000斤(山区或特种水稻800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到2035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并巩固200万亩,稻渔全产业链发展基本成熟,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产品优质、产地优美、产区繁荣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方案》从巩固发展种养规模、推进模式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主体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等五方面作了部署。要求坚持稳粮保供、有序发展,选择适宜种养区域,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并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坚持高质高效、绿色生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耕地利用效益,提高产品品质,促进肥药双减;坚持科技创新、全链发展,推进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坚持联结增效、富民增收,健全联农强农机制,做强稻渔品牌,助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方案》强调,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出台稻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扶持,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建设重点。要加强监督管理,鼓励发展少沟或无沟化模式,加强稻田生态环境监测,加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营造生产规范、产品安全、环境优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局面。要强化支撑服务,协同推动创新示范,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实用技术,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统计监测、产量测定和综合效益评估,使稻渔产业成为我省稳粮保供增收、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共同富裕的标志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