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掠影
杨怡 郑铭明
![]() |
□本报记者 杨怡 郑铭明 文/摄
5月15日至17日,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顺利举行。本届种博会以“种在浙里,创‘芯’未来”为主题,以“馆展+地展”的形式举办,重点宣传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面展示现代种业发展成果。
开幕式上,发布了浙江省种业企业培育政策、优异农业种质资源、种业阵型企业、农业标志性品种和育种新技术等榜单,“浙农种业”数字化应用上线,举行了种业合作签约仪式。其间,还举行了种业振兴发展大会、种博会推介品种发布会、新型种业装备展示演示、瓜菜新品种新技术路演示范等10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精彩纷呈,让参观者赶赴了一场富含现代种业发展成果的盛宴。
种业成果亮点纷呈
“‘浙樱粉1号’这个品种鲜味足,番茄味特浓,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在我省种植面积约3万亩左右,年产值超10亿元。”
“‘槜李黑猪’的猪肉,味道鲜香,口感嫩润,老百姓爱吃。”
“‘南太湖3号’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产成本低,养殖效益好,受到养殖户的好评。”
……
作为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重头戏,5月16日,全省现代种业项目推介会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我省最新取得的一批种业成果相继亮相。
推介会上,省农科院蔬菜所推出的7个蔬菜新品种各具特色。樱桃番茄“浙樱粉1号”色泽鲜亮,果形美观,酸甜可口,吃起来更软糯,有“儿时味道”;茄子新品种“浙茄10号”,颜色紫红,肉质软糯,一炒就熟,是现在市面上最糯、最好吃的茄子之一;青花菜品种“浙青100”是我省自主选育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种,去年被评为2022年度西兰花十大优秀品种。
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展示的3个罗氏沼虾新品种也夺人眼球。“其中,‘南太湖2号’和‘南太湖3号’是我们的主推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虾生长快,病害少,每年向全国供应优质苗种150亿尾,覆盖全国21个省份,每年有10多万养殖户因此受益。”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郑阿钦介绍。
“今年已招引落地种业产业及配套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9.56亿元。”前来种博会上灵市面的温州市鹿城区副区长滕灵辉告诉记者,当地正着力打造浙南闽北现代化种业创新示范高地和农业“芯谷”,目前正在招引种业科研团队、种业企业和运营团队,加强技术合作,加快项目落地。
“我们正在建设种业创新园,这是一个以科研创新服务为重点建立的全产业链综合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建设了现代种企科研试验园、新品种展示园和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园。”嘉兴市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卜忠伟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秀洲区种业创新园项目,这是全省首个省级现代种业创新园,占地面积5000亩。
与往届种博会相比,本届种博会更加突出创新成果展示,设立省中心展区和11个市展区、省级科研机构展区,集成展示近年来我省种业发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种博会期间,达成12个政企、科企等合作项目,涉及共建现代种业创新园、建立种业研究所、合作选育品种、新品种转让等,合作项目投资和成果转让金额达到5.1亿元。
浙产良种载誉而归
“这种小番茄太好吃了,在哪里能买到?”在种博会馆展现场,杭州市农科院的展台前围满了前来试吃的人。他们口中的美味小番茄名为“杭杂503”,由杭州市农科院自主研发培育,荣获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
本届种博会地展区共种植169家国内外科研单位、种业企业选送的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等新优品种2137个。专家对展示品种进行田间现场评价,共推荐91个品种为本届种博会推介品种。
值得欣喜的是,在91个推介品种中,36个品种是我省科研院校、种业企业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浙味3号”“杭杂503”“衢椒1号”“浙蜜8号”等。
今年以来,省种业集团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合作选育的罗氏沼虾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浙禾香2号”“中浙优8号”分别斩获第四届全国优质稻(粳稻)、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合作研发的“明湖·春江”蚕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等。
近年来,我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每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畜禽良种20多个,为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浙江种企茁壮成长
浙产良种层出不穷的背后,折射出浙江种业企业在发展壮大。5月16日举行的种业企业成果发布会上,我省种企新星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展示了最新育种成果:“提味”“黄提1号”“暖莺1号”等9个西甜瓜、番茄特色品种。“‘提味’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西瓜新品种,具有皮薄、甜度高、口感脆、产量高等优点,曾获浙江省十佳西甜瓜品种第一名。”该公司负责人薄永明说。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是目前我省销售额最大、自主研发品种最多的瓜菜种业企业,也是国内杂交青菜种子的主要供应商。“我们选育的品种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薄永明说,近5年来,企业将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已培育起一支60余人的育种团队。
振兴种业,企业是主力军。目前,全省共有种业企业1200余家,年种子销售额近50亿元,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8%,企业育成品种占比达65%以上。去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公布国家种业领域阵型企业名单,我省共有15家种业企业(机构)入选,上榜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五。这些企业已成为我省推进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去年8月成立的浙江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被打造成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一流科技型、创新型现代种业企业,在水稻等特色优势品种上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目标是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种业10强。
“十四五”期间,我省要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和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培育综合性种业龙头企业2—3家、特色型骨干企业15家以上、区域保障型企业20家以上,种业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以上。
延伸阅读
浙江省农业标志性品种揭晓
作为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重头戏之一,开幕式上,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浙江省农业标志性品种,涉及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产业。
农作物十大标志性系列品种: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秀水系列常规晚粳稻品种,浙粳系列常规晚粳稻品种,中浙优系列杂交籼稻品种,中早系列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油系列高油双低油菜品种,台绿系列西兰花品种,早熟大白菜系列品种,浙薯系列甘薯品种,浙农系列鲜食大豆品种。
畜禽十大标志性品种:金华猪,嘉兴黑猪,岔路黑猪,温州水牛,湖羊,仙居鸡,萧山鸡,绍兴鸭,浙东白鹅,浙江浆蜂。
水产品十大标志性品种:中华鳖,罗氏沼虾,大黄鱼,滩涂贝类,海水蟹,加州鲈,南美白对虾,翘嘴鲌,溪流性鱼类,坛紫菜。
浙江省十大引领性育种技术公布
在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现场发布了浙江省十大引领性育种技术。这些育种技术含金量高、应用前景广阔,将加快育种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粮食安全、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乃至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这十大育种技术为: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技术,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品种培育技术,西兰花分子辅助高效育种技术,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优质健康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技术,湖羊长期冷冻胚胎和精液复苏繁育技术,猪冷冻体细胞克隆繁育保种技术,植物工厂LED育苗技术,鲟鱼雌雄性别早期快速鉴别技术,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蛋鸭分子育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