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1 2023-04-151 2023年04月1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要闻

开化龙顶:竞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本报记者 沈璐兰 张雅萌

  “千里钱塘江,一江挑两龙。”享誉盛名的西湖龙井茶和由钱江源孕育的开化龙顶茶,正是浙江茶界响当当的“两龙”。

  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开化调研时曾点赞:开化龙顶茶全国知名,种茶叶大有前途!

  十多年来,开化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殷殷嘱托,不遗余力推进茶叶这一富民产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当地扎实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全方位布局推进“龙顶振兴”战略,举全县之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的活力和势头正在“燃起来”。

  从茶园到茶杯,匠心守护好品质

  开化县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孕育高品质茶叶的“最佳温床”。在这得天独厚条件下孕育而生的开化龙顶茶,更是以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驰名海内外,并在浙江十大名茶中占得一席。

  “沸水冲泡后,芽尖竖立,如幽兰绽放”,自古,开化龙顶茶就以“形美”出名,早在明朝时就被列为贡品。3月下旬,记者走进位于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的御玺开化龙顶明代贡茶园,群山环绕间,只觉满目青翠,香茗四溢。

  “‘御玺贡芽’为一芽一叶,纯手工制作,十几道工序都由匠心守护,较百年前的醇味更甚。”谈起自家鼎鼎大名的拳头产品,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洋微笑中透出自信,“御玺贡茶园不喷农药,不施化肥,实行绿色管理,已连续19年获得有机认证。”品质高,价格自然好,今年的明前特级开化龙顶茶每半斤售价为1300元,深受中高端市场欢迎。

  “推动开化龙顶茶振兴,从源头强化品质管控是硬道理。”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水女介绍。作为全国首个“中国生态茶之乡”,近年来,该县持续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打造全域绿色原材料基地,现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茶园,新增绿色认证主体11家,今年还计划再新建1000亩高标准茶园,培育10个县级精品绿色生态茶园,让绿色生态成为开化龙顶茶最亮丽的底色。

  从鲜叶到成品、从茶园到茶杯,开化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对每一环节质量的把控中,守护着“开化龙顶”的品质。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今年2月,开化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在开化龙顶名茶市场内设立了茶叶快速检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茶叶开展免费检测,守好茶叶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道关。

  徐谷新在市场里经营着一家名为“梅岭茶业”的专营店,他告诉记者,自3月初开采以来,已卖掉2万斤干茶。“有了茶叶快速检测中心,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更让顾客吃下了‘定心丸’。”徐谷新笑着说道,茶叶质量有了保障,价格也水涨船高,“同等质量的干茶,去年市场批发价300元左右一斤,今年要卖到400元以上。”

  “快速检测中心重点检测茶叶的水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三个指标,每天中午前出具检测报告,每日最大检测量可达300批次。一旦发现质量有问题,由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处理,第一时间停售产品,杜绝不合格的茶叶流入市场。”开化县茶科所副所长金翠表示,“开化龙顶茶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闭环管理,确保每一罐茶叶都经得起检验。” 

  从品种到产品,科技赋能提质量

  开化县石板桥茶场负责人项彩进,是开化茶叶主产区池淮镇鼎鼎有名的种茶卖茶“老把式”,深耕茶产业30余年,深谙产业发展门道。

  在他看来,开化龙顶茶要做成一杯既好看好喝又好卖的茶,茶树品种尤为关键。“这几年我尝试改种了‘龙井43’等品种,每斤鲜叶能卖到100元左右,比老品种高出20元,产品也更畅销了。”

  项彩进的实践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做法不谋而合。“培育适制‘开化龙顶’的茶树新品种,是广大茶农的需求和期待,也已成为推动开化茶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吴水女表示,目前已初步选育了“中龙22”“中龙113”“中茗2807”等新品种,都展现出了较好的品性,这为当地迭代更新茶树品种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茶园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让茶园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我们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智慧茶园综合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茶园温度、湿度和病虫害等,大大提升了茶园现代化管理水平。”汪洋介绍,他们在100余亩有机茶园内设置了5台监测设备,只需打开超声波杀虫系统,就能干扰害虫,阻断繁殖链,实现物理灭杀。

  开化县红云家庭农场负责人廖明兴则把茶叶标准化生产看得很重。“做高端茶,品相和品质都很重要,只有靠机械强农,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炒制出外观一致、品质统一的茶叶。”今年,他又提能升级了茶叶加工线。“有了这些新机器,温度、火候等茶叶炒制关键因子都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真正确保了品质。”廖明兴表示。

  作为一名年轻的茶人,汪洋对新技术新产品有天然的亲和力。“年轻人正在成为新式茶产品的消费主力,茶产品创新研发的脚步必须跟上。”汪洋介绍,公司新推出的玫瑰红茶、蜜桃乌龙等高品质袋泡茶、冷泡茶,打破不少年轻人对传统茶产业的固有印象,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从茶叶生产到茶园管理,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开化县已有16家规模茶企(专业合作社)通过“SC”认证,已有不少像“云翠”一样的企业正在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向科技要效益”的转型。“我们将通过建设县域‘茶产业大脑’,打造龙顶茶智治体系,真正变绿叶为金叶、变优势为胜势、变跟走为领跑,努力实现由名茶之乡向茶叶强县的转变。”吴水女说。目前,“开化龙顶一件事”平台已上线应用主体1000余家,通过平台订购通用包装9.3万套,申领茶标7.5万个,申报个性化包装6.3万套。

  从品牌到文化,统筹发展促振兴

  茶产业是开化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全县现有茶园12.5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3314吨,产值13.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5%。

  以茶富农,以茶兴县。“龙顶兴则开化兴!”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开化县县委书记夏盛民这样说道。

  为高质量推进茶产业振兴,开化县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和举措。产业“龙头”浙江龙顶茶叶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从县域层面重塑产业格局。“我们将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打破低、小、散的局面,统一打造开化龙顶品牌中心、标准中心、技术中心、市场中心,整合规范开化龙顶茶生产、加工、品牌等环节,推动品牌价值持续跃迁。”公司总经理黄小军表示。

  今年3月举办的首届开化龙顶茶文化节,更是让“开化龙顶”火出圈。采茶、炒茶、沏泡、斗茶等各类茶事活动层出不穷,强势进入全国消费者视野。

  在活动现场,千万资金振兴龙顶启动仪式更是震撼人心,“百万奖励征集包装设计”“百万资金征集营销策划”“百万稿酬编撰龙顶丛书”“百万征集龙顶宣传创意”“百万薪资聘请首席专家”等“六个百万”系列活动,拉开了全方位重塑“开化龙顶”品牌的序幕。开化县还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把茶馆、茶楼作为弘扬茶文化的主阵地,建设一批有鲜明茶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和茶文化街区,让一批城市茶艺馆、主题茶馆、茶体验馆、乡村茶馆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产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让这片“金叶子”更有文化味、共富味。

  “开化龙顶茶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借力文化打造‘开化龙顶’IP,还要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深度挖掘茶叶价值,推动‘三茶’统筹发展,让‘开化龙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演绎好‘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故事。”吴水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