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一版要闻 A01 2023-04-081 2023年04月0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一版要闻

“中国绿茶第一市”的隆市之道

——松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三味乎;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居住在松阳的祖谦禅师品茗对谈时留下的千古诗句。

  拥有1800多年建县史的松阳县,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出产茶叶,其“茶龄”和“县龄”相差无几。改革开放后,作为浙西农业大县的松阳,农业结构调整起步早,产业特色鲜明,茶叶成为其“含金量”最高的一张“金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松阳县共有生态茶园15.32万亩,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和6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产业,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35亿元,先后获得“全国茶业发展十强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县”等20多个“国字头”称号。位于该县的浙南茶叶市场更是名号响亮,堪称“中国绿茶第一市”。茶产业已成为松阳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以茶兴市,发布绿茶价格指数

  细捻新芽,藏春千朵。眼下正值采茶季,在松阳县漫山遍野的茶园间,茶农们穿梭忙碌着;在位于松阳老县城的浙南茶叶市场里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农、茶人和采购商们齐聚这里,客商们忙着下单,商家们忙着包装发货,一派繁忙景象。游客们也慕名来到松阳,游茶园、品香茶、逛茶市。

  走进浙南茶叶市场,只见各家商铺和展位前围满了人,箩筐里、推车上、展架上摆满了各色茶叶。每天上午7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收购商都会早早前来报到,寻找自己心仪的茶叶——这里集聚了品类齐全的各种绿茶,以及乌龙茶、白茶、红茶、黑茶等,还有菊花茶、野菊米、苦丁茶等茶类产品。

  这座外表普通的茶叶交易市场,有300多间营业商铺,上万个交易摊位,2022年交易量达8.17万吨,交易额65.39亿元,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

  这里也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其发布的绿茶价格指数,既反映了茶叶交易的实时价格区间,也体现了茶叶交易量走势,成为全国绿茶交易的风向标,让农民卖得明白,客商买得放心。

  透明、规范的交易,引来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和种植户。“今年浙南茶叶市场自2月14日开市以来,已有2万余名茶农、茶商、茶主播进场交易,成交干茶1600多吨,实现交易额9.8亿余元。”浙南茶叶市场副总经理谢恺轩介绍说。

  “相较于往年,今年来市场的人多了不少。”来自缙云县舒洪镇的茶商吕晓霞,一边招徕着来往的客商,一边向记者“炫耀”她的销售业绩,“今年是个好年景,已经20多天起早赶到市场卖茶叶了,每天基本上能卖出100多斤,山东、福建的客商都抢着要我的货。”(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茶叶是今天凌晨1时刚从江西发来的。为了方便卖茶叶,我在市场旁边租了套房子,这几个月就在松阳蹲点了。”来自江西的茶园老板邹日酿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到浙南茶叶市场来卖茶叶,“与其在家里等着别人来收,不如趁着今年行情转暖主动走出来卖。”

  线下销售火爆,线上“战绩”同样喜人。依托浙南茶叶市场,松阳县构建起线下线上多元一体的营销体系。2022年,松阳县茶叶网络零售额达42.47亿元,同比增长63.91%;累计培育茶叶网店1500余家,直播电商400余家,带动就业8000余人。

  以市促产,践行“三茶”统筹之路

  “松阳茶,香天下”。上月底,为期3天的第十六届中国茶商大会暨浙江省“三茶”统筹发展推进会在松阳县举行,通过茶园实景开幕式等形式,展现松阳的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

  这次大会有一项内容是举行松阳“茶叶在线”上线仪式。松阳“茶叶在线”创新研发茶种植、茶采摘、茶加工、茶交易、茶文旅、茶服务、茶品牌七大子场景,将农资管理、溯源系统、文旅服务等多个应用集成到一起,实现茶产业全景展示、全链管理、全程服务,确保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

  作为“三茶”统筹先行县域,松阳县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茶叶生产上,松阳县以科技为支撑,生态有机为引领,推广优质高效无性系良种,采用生态调控、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方法,形成了特有的茶叶生态种植体系。目前,该县茶园良种化率达96.3%,建成我省首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3个,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连续7年获评“全国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好产品需要有好品牌。松阳县重点培育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截至2022年底,“松阳银猴”品牌价值达28.13亿元。

  茶园不仅仅生产茶叶。眼下,不少游客特别是骑行爱好者慕名来到位于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茶园游玩。这里连片茶园有8万余亩,核心面积3000余亩,骑行车道贯穿其中,建有休闲骑行赛道8.3公里,专业骑行赛道7公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该线路被认定为全国茶旅金牌线路。

  如今,像这样的茶文旅线路,松阳县有8条;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中,松阳县居首位。

  松阳茶叶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串起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切入的是万亿级的大市场。

  进出互动,茶树枝叶“伸”向全国

  如今,越来越多的松阳人走出松阳、走出浙江发展茶产业;与此同时,来自福建、安徽、山东、广东等20多个省份以及省内各地的4000多名茶商常驻松阳,做茶叶买卖。

  10多年前,长年在外经商的“80后”松阳青年叶洪清,回乡创办了松阳绿茗峰茶厂。“当时整个茶产业还处于低、散、乱的阶段,我作为年轻人,总想做些事情。”叶洪清告诉记者,他在当地率先探索种植有机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全程用茶籽饼、紫云英等作为肥料;使用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防虫手段,加上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他生产的有机茶较普通茶叶口感更甘醇,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每斤能卖到2000多元。这几年来,他的茶厂年产龙井、白茶、黄茶等各类茶叶3万多斤,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叶洪清说,考虑到人工和土地流转成本,今年他计划到四川、贵州等地寻找合适的茶园,再创一番天地。“把松阳的茶苗和一流的种植、加工技术带过去,还有我们的品牌经营理念也一并带去,让松阳茶香飘四方。”叶洪清信心满满地说道。

  衢州人孔晓澄早年在深圳做茶叶生意,常年跑销售的他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2015年前后,他决心从种植茶叶开始,围绕加工、包装、销售,建立自己的茶叶全产业链。经过一番考察,他被松阳县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高超的生产技术吸引,便来到松阳,投资创办了悠谷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我见证了浙南茶叶市场的繁荣和兴旺。在布局线下有形市场的同时,我也非常看重网络这个无形的市场。”孔晓澄告诉记者,眼下,他在抖音、拼多多、天猫等网络平台进行了布局,在企业的年销售额中,有二成来自各大网络平台。

  “网络消费群体的逐年增长改变了传统的茶叶销售模式,快速发展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也改变了市场的合作方式。”孔晓澄说,“我的公司虽然在松阳,却可以凭借网络平台,与合作的省外生产商、经销商进行实时沟通,方便快捷,网络交易平台又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他表示,为顺应网络消费趋势,今年他还将打造更受年轻人欢迎、符合互联网消费需求的食药两用茶产品,目前已进入产品开发阶段。

  松阳县将围绕谋划浙南茶叶市场迭代升级,实施茶叶电商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线上茶叶市场,推进有机茶谷建设等,在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