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3 2023-03-251 2023年03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产业

西湖龙井茶的“三色”密码

  □本报记者 杨辉 杨怡 叶敏

  通讯员 张兰琳子

  编者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发展茶科技,挖掘和宣传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看浙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步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西湖龙井茶而言,茶叶不仅仅是一片叶子,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传承和创新。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这是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对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所说的话。近几年,龙井茶产区便扛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苦练内功,壮筋强骨,做强西湖龙井茶产业。

  3月13日,是今年西湖龙井茶正式开采的日子,这是独属杭州的“第一口春天”。记者赶在龙井茶开采前一天,来到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龙坞采访,亲眼目睹了茶农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的龙井茶开采季,恰逢低温寒潮来捣乱。这天的龙坞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和采摘工正忙着拉铅丝架、盖遮阳网。一位茶农告诉记者,这是在给龙井茶树罩上“保暖衣”,防止低温冻伤刚长出的茶芽。

  过去三年,西湖龙井茶曾面临过诸多挑战:除了低温寒潮等天气影响外,还频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会儿采茶工短缺,一会儿网销物流受阻,甚至一度出现客商进不来、新茶出不去的现象……

  近日,记者再度走进这片产区,所见的是采茶工指尖翻飞,所闻的是炒茶机沙沙作响,所嗅的是炒制时茶香四溢,真是春风裹着春天来,龙井飘香春满园。透过这和美的画卷,我们试图揭开西湖龙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密码之一:

  以守护与传承,固守“金名片”本色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龙井茶一直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其核心产区的这方土地融合积淀了“人文、自然和茶文化”。众所周知,“龙井”既是茶名,也是地名,且只有西湖产区出产的茶叶才能冠之为“西湖龙井”。由此可见,“西湖龙井茶”这块金字招牌与原产地密不可分。

  “现在的西湖龙井茶基地主要分布在西湖、转塘、留下、双浦等镇街,茶园总面积2.3万亩左右。”西湖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茶叶科负责人杨宇宙告诉记者,杭州城市在不断扩大,而西湖龙井茶产地又紧邻市区,如何平衡好这片土地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是留住西湖龙井茶根基的关键。

  也正因此,早在2001年,杭州市就颁布实施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并于2010年修订。这也是中国茶叶类首个地方性保护条例,更是保护西湖龙井茶的主要法规和依据,从而为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撑起了保护伞。(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当然,新时代要擦亮西湖龙井茶品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传承好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是关键一环。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前后分9道工序,在传统概念中,所有工序都须纯手工完成,这样炒制加工而成的西湖龙井茶方可称为上品。其中,“青锅”与“辉锅”两道工序,对于炒茶师的技艺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项技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与科技取代,因为掌握这两道工艺需要长年炒茶经验的积累。由于炒锅烫手,炒茶秏时长,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手工炒制茶。于是,在茶产区见到采茶炒茶的,几乎都是上了岁数的人。茶人间曾笑言:“采茶的和炒茶的,合起来也凑不满一副牙了!”

  但在西湖龙井茶产区,这种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从202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开展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集训,通过连续15天集中炒茶加工的强化培训,提高年轻学员的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至今已培训年轻炒茶学员300多人。”杨宇宙表示,西湖区每年举办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组织炒茶能手比拼技艺,为了培养和鼓励年轻炒茶能手,还专门设立了“新锐赛”。去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西湖龙井)还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炒茶能手脱颖而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捧起这项“两个巴掌”的传统技艺,向更多消费者讲述西湖龙井茶的历史与故事。

  密码之二:

  以科技加数字,厚植“金名片”底色

  “今年的茶叶产量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品质会优于上年。”在西湖区的茶事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前来查看春茶生产的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负责人商建农,问及今年春茶情况,他如是告诉我们。

  省农业农村厅的最新一期简报佐证了他的说法:今年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每公斤鲜叶价格400—600元,毛茶每公斤售价2100—2300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10%。

  西湖龙井茶作为茶界的“老牌网红”,其产业发展并没有一味“守着品牌盛名过日子”,而是在品质提升方面做足了“功夫”。

  高质量农业一定是靠技术创新驱动,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的决策者们深谙此理。针对西湖龙井茶产区的特点,西湖区从茶产业技术链的视角出发,瞄准主要技术瓶颈,增加科技投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早在2018年,西湖区就在国内率先通过无人机飞防手段实现全域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

  “过去茶园杀虫用药,茶农全凭感觉,且各家各户都是自顾自,不光用药的科学性无法考证,还容易演变成今天你家打、明天我家打的‘赶虫大赛’。”商建农告诉记者,全域统防统治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幅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从源头上保障了西湖龙井茶的质量与安全。

  记者在西湖区转塘街道茶场村的茶山上发现,有几个半人多高、形似路灯状的装备屹立在漫山茶园中。“这个叫天敌友好型太阳能杀虫灯,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研发的。”杨宇宙介绍道,西湖区农业农村局通过与陈宗懋院士团队合作,在全域茶园中铺设了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性诱捕器、靶向声光等防控设备,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创新技术。同时,依托数字赋能,打造“智慧生态茶园”多跨应用场景,一键管控茶园内的智能设备,科学规划飞防任务,构筑起一套西湖龙井茶园智慧防控网,真正做到了西湖龙井茶源头品质提升的“有迹可循”。

  “茶叶最怕霜冻与虫害,装上粘虫色板、性诱捕器和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后,茶园里的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数量明显减少,茶树长势也变好不少。”转塘街道茶场村茶农苏臻告诉记者,通过科学的绿色防控,再加上茶园无人机飞防,现在茶农都无须自己给茶园打药了,节约了许多成本。

  全域无人机统防统治、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等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虫口基数,科学用药后,既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还保留了茶园里的害虫天敌,大大提升茶园生态化水平。

  近几年,西湖区出产的茶叶,每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不仅如此,西湖区茶园还有“天眼”照看。由农业农村、气象部门联合组建的茶叶气象服务中心,通过“茶叶气象精细化业务服务平台”,可向茶区和茶农及时发布低温预测预报、春茶发育期预报等信息,助力西湖龙井茶提质增效。如今年3月中下旬的阶段性大降温,茶农就及时收到了气象预报信息,在“倒春寒”来临前,抢采了一批茶芽。

  密码之三:

  以标准与规则,擦亮“金名片”成色

  “提升龙井茶的品质,注重品牌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果说品质是产业核心竞争力,那么,品牌规范化则是整个产业的灵魂。

  长期以来,西湖龙井茶和其他知名农产品一样,由于较高的品牌和市场价值,一度曾饱受品牌假冒、原料失真、市场流通量远超原产地实际产量等问题的困扰。这不仅损害了茶农、茶企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也损毁了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

  事实上,对西湖龙井茶统一标识的管理探索,并非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早在2001年,西湖龙井茶产区就尝试用统一标识来做产品追溯了,但过去制作的品牌标签较易仿制,私印假标现象屡禁不止,品牌的标识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商建农说。

  如果仅根据贴标或是电话咨询,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准确判断西湖龙井茶的真假,只有做到全链条可溯源、可追踪,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变革发生在数字化年代。2020年,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有效覆盖了整个西湖龙井茶生产经营领域,真正实现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全程闭环式监管,对遏制制假做假现象起到关键作用。

  2022年3月,《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行。《条例》对西湖龙井茶产区范围、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管理等内容,均作出明确规定。这无疑对“西湖龙井”起到了“盖章保护”的作用。

  今年2月,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正式变更为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这也是《办法》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据了解,西湖龙井防伪溯源专用标识分为“证明标N(茶农用)”和“证明标Q(企业用)”两种样式。西湖龙井专用标识应当清晰,包含使用主体、年份、规格、编号、防伪信息等内容。西湖龙井茶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电子账户中核定的数量,按需按实领取西湖龙井专用标识。茶企(或组织)之间、茶企(或组织)和茶农之间的西湖龙井茶交易,应当直接等量划转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西湖龙井专用标识数据,不得直接交易西湖龙井专用标识。生产经营者已经领取但在申领年度内未使用完的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在茶叶销售结束后应当及时退还,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销毁。

  唯有标准与规则“双管齐下”,“西湖龙井”的品牌价值才能够延续,品牌公信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西湖龙井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固守本色、厚植底色、擦亮成色,这就是西湖龙井茶的“三色”密码,也是西湖区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