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3 2022-08-061 2022年08月0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要闻

文章导航

数字铸“梅”好 启航新征程

——萧山梅林村建设未来乡村推进共同富裕纪实

梅林村的新农村住宅

  □本报记者 姚力丹 郑铭明 见习记者 张雅萌

  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地,这些耀眼称号是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善于抢先、勇于革新的最好注脚。上世纪70年代,梅林村抢占改革开放先机,建工厂、办村企,加大以工哺农力度,在沙地上建起一个村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2年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萧山调研,充分肯定梅林村新农村建设成效,希望萧山的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成功的经验。2003年6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大会在杭举行,梅林村因此成为“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近20年来,梅林村持续推进从美丽乡村到数字乡村,再到未来乡村、共富乡村的迭代升级,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为我省乡村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提供了有益借鉴。

  ——题记

  “三区”合一

  “千万工程”从这里开启

  盛夏7月,记者驱车来到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采访。沿着整洁宽阔的梅林大道一路向前,整齐划一的民居、别具特色的工厂、郁郁葱葱的稻田依次呈现,乡村美景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在梅林村,记者见到了瓜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东炜和梅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明海。

  “梅林村的蝶变跃升,就是一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美丽乡村发展史。”一见面,朱明海便向记者介绍起梅林大道。“梅林大道是萧山区为数不多的以村名命名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梅林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回想起村庄建设,朱明海记忆犹新。“这条大道是22年前修的,当初建起来可不容易。1800米长、30米宽的路面规划设计,在当年受到很多村民的质疑,村子有必要建设这么宽的道路吗?”

  时间给出了答案。如今,村里的企业用车、村民的代步汽车在这条道路上奔流不息。“现在很多人还说不够宽呢!”朱明海感慨道。

  梅林村是一个典型的沙地平原村,由钱塘江改道后围涂而成。过去的梅林村草房林立,曾被称为“烂梅林”。1976年,上海知青王鑫炎来该村(当时还叫梅林大队)插队落户,看到村办企业有重大发展机遇。在他的带动下,梅林大队集资办起了党山塑料制品厂,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短短几年,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打入了国外市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先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渐浓,梅林村趁热打铁,锚定工业化发展目标,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时间,村里兴起了办厂热潮,逐渐形成以包装业为龙头,化纤、厨卫、五金等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弯道超车”。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但村里的环境却变脏了。“当时村里垃圾乱堆,道路坑坑洼洼,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臭气熏天。”朱明海回忆。

  因此,梅林人确立了“重塑乡村颜值”的新目标。从1999年开始,梅林村依托爱迪尔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实施了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于一体的“三区”合一新农村建设。由爱迪尔集团出资5500万元,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配备水、电、煤气、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由187幢住宅组成的村级别墅式小区。一个村容整洁、规划有序的美丽乡村渐见雏形。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梅林村考察时,充分肯定梅林村“三区合一”的新农村建设,认为梅林村正是新农村建设可参照的“标杆”。2003年6月,他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大会上提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梅林村由此成为“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

  “三生”融合 美丽乡村宜居更宜业

  在梅林村采访时,记者注意到,这里村居的围墙是矮矮的通透式的,透过院墙,就可看到农家庭院里的花草植物,不时有村民透过围墙,朝记者送来友好的微笑。

  “这得益于去年我们启动的‘围墙革命’。”朱明海告诉记者,“围墙革命”,指的是农户庭院围墙“降高透绿”。梅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为主线,围绕“乡村整洁、全域美丽”要求,拆除破旧厂房和违章建筑,改造老旧围墙和外凸保笼,通过“降高透绿”形成独具梅林特色的农居景致。

  “刚开始,一些村民担心拆除了高围墙不安全,村里就成立工作专班,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听取大家对围墙改造的意见建议,并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慢慢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朱明海说。

  经过1年多的努力,梅林村“围墙革命”行动成效明显。以前高围墙变成了低栅栏,突兀的保笼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精致的美丽庭院。通过“降高透绿”,村里还腾出了不少公共空间,新建550余个停车位,村庄“颜值”大幅提升。

  除了美化人居环境,梅林村还把绿色低碳技术植入乡村生活,利用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降低村域碳排放。全村已安装光伏发电设备3937千瓦,一年能发电393.7万度,减少碳排放量3000吨左右。

  “现在,村民登录‘中国电网APP’就能直接查看自家的光伏发电量,除自用外,多余的电量可出售给国家电网,增加收入。”朱明海介绍道。

  梅林村还在村公园主步道中穿插生态小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固化土和环保的水洗石;建立垃圾分类监管中心平台,倡导绿色生态生活习惯……

  “绿色生态”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上。一方面,村里推动“互联网+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招引现代农业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另一方面,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建设数字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97%,田园风光越来越美。”朱明海说。

  “数治”兴村 村民生活科技感十足

  在梅林村,有一条从南到北的村道,名叫源起路,寓意“千万工程”在此起源。而今,在这条村道南端,一座名为美好生活中心的白色建筑群拔地而起。

  “近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当年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美好生活中心是梅林村建设未来乡村的一次全新探索。”朱明海说。

  未来乡村是我省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在数字化改革大跑道上对“千万工程”的再深化、再出发。梅林村成为我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2021年3月,梅林村正式启动未来乡村创建工作,成立工作专班,邀请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量身定制建设方案,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三个关键,聚焦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生活等“五大集成”,以“沥家园”掌上平台为服务端覆盖全村629户农户,全方位打造别具特色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梅林村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植入数字、便民的公共服务场景,开始‘数治兴村’的探索。”朱明海说。

  美好生活中心,作为梅林村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的集成“窗口”,坐落于村委会南面,占地19亩,内设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等,是一个数字化的民生综合体。虽然去年9月才建成,但这里已成为村民最爱打卡的地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来这里,这里的数字化设施很方便,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数据会实时上传到‘云端’,医生可根据老人的健康数据,及时作出远程诊断。”村民倪海燕说。

  记者在智慧健康服务站看到,这里有2名医生和2名护士负责日常值班,通过墙上的数字化电子屏,可以实时了解全村老人的健康状况指标。“60岁以上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是我们重点观测的对象,这些老人都配备了智能手环和智能血压机,一旦数据显示异常,屏幕就会自动预警,提醒我们为老人及时检查。”村医陈约瑟说。

  在美好生活中心,倪海燕带记者参观了村里的无人超市。“平时我们通过微信搜索‘沥家园’,不仅可以了解到村里最新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在线学习和村务管理换取积分。无人超市就是梅林村的积分兑换点,像纸巾、洗发水、牙膏等很多生活用品可用积分兑换。”倪海燕说。

  目前,“沥家园”服务端已上线“家头条”“公益+”“邻里帮”等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数字化服务,“清廉村社”“平安村社”等相关内容可随时查看。通过“沥家园”数字化治理,村民参与村社治理的活跃度明显提高,公益任务抢单蔚然成风。

  有了数字化助力,梅林村村民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在数字公交站,乘客可实时查看天气、车辆到站和公交路线等信息;在数字跑道上,运用人脸识别、空间模型算法等智能技术,可获得实时运动数据;在“智慧鲜市”,居民不出家门即可知道蔬菜行情……

  行而不辍 “老先进”再树新标杆

  今年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老先进”,梅林村的起点很高,如何在推进“两个先行”中继续走在前列?这是摆在梅林村面前的新课题。

  其实,在2021年8月,梅林村已发布全省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从经济富裕、服务优质、文化先进、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五个维度,谋划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发布这个指标体系,梅林村是有底气的。去年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551万元,经营性收入4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450万元。“梅林村率先出台的共富指标体系,可以为全省振兴乡村产业、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共富之路提供更多‘梅林经验’。”王东炜这样评价。

  鼓了钱袋,更要富脑袋。如今的梅林村,村史展览馆、电影院、24小时书房、青少年宫、老年公寓、幸福食堂、培训中心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组建了书画队、太极队、朗诵队、篮球队等文化社团,以多彩文娱活动滋养村民精神家园。

  “村里会经常组织像乡邻节、游园会之类的活动,到了晚上,村广场上不少人跳起广场舞,可热闹了。我自己喜欢去篮球场打球。”村民缪峰是土生土长的梅林人,谈起这些年村子的变化,甚为自豪。

  梅林村丰富的文体设施不但让村民受益,还惠及周边百姓。“我们制定了大梅林共富联合体计划,辐射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共同发展。”王东炜介绍,根据计划,梅林村将采用“飞地”抱团方式,把周边4个村的村级留用地指标归总经营,各村按比例出资建设蓝领公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的租房及生活配套服务,再按比例分配股份,实现收益共享。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梅林人正以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闯劲,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内涵,让美丽生态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美好生活,谱写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的“梅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