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3 2022-07-301 2022年07月3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要闻

文章导航

江南威尼斯 生活新图景

——上虞新屯南村探索乡村养老推进共同富裕纪实

  □本报记者 李曜清 蔡希师 文/摄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05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依水而生的上虞新屯南村,盛赞其为“江南威尼斯”。10多年来,新屯南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总书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殷殷嘱托,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乡村养老事业,创造乡村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题记

  一个依水而生村庄,

  收获“江南威尼斯”美名

  新屯南村隶属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有“虞西第一村”之称。

  6月底,我们慕名来到新屯南村采访。甫一入村,虽然头顶烈日,暑气袭人,但一看到眼前的石桥杨柳、清丽荷花、亭台楼阁、水榭长廊时,一下子感到心旷神怡,热浪似乎也退却了不少。

  漫步村内,只见河汊纵横交错。一道宽阔的河道两边密布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房。

  记者来到村委会办公楼时已近正午时分,村党总支书记陈国荣正忙着接待前来办事的村民。待送走村民,陈国荣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村从古至今就离不开一个‘水’字。”当记者抛出新屯南村变革发展的话题时,陈国荣开门见山地说道,“可以说是依水而生,由水而兴,因水而名。”据其介绍,新屯南村共有14条河流,全长11.6公里。以前,这些河道上商贾、舟楫往来不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和货物,许多新屯南村人也从这里扬帆启航到宁波、杭州、上海等外埠大都市经商闯荡。不少人闯荡后思念故土,返村创业回报乡邻,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今的新屯南村,拥有20多家主营五金仪器、医疗器械、塑料配件等的民营企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5年11月18日,在新屯南村的村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那天上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村里调研。

  “小小村庄来了贵客,全村人都很激动。”今年已75岁的陈小堂,当时作为村委会主任全程陪同习近平在村里调研。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仍难掩兴奋之情,带着记者径直来到直荡江边的凉亭,绘声绘色地介绍道:“习书记就是站在这里眺望村景,看到清水荡漾,农居整洁,不禁发出了‘江南威尼斯’的赞叹。”新屯南村“江南威尼斯”的名号就此传扬开来。

  从那以后,新屯南村人决心把“江南威尼斯”这块“金字招牌”做响做大。在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该村对境内11.6公里的“黄金水道进行”疏浚清淤。党员带头!村干部带头!年轻人带头!大家争做护水队员,日常巡河、清理垃圾、排查污染源,一个都不落下。村里还组建了巾帼护水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日常保洁工作。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新屯南村的河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村内的直荡江更是被评为“绍兴市最美河道”。

  “水是越来越干净了,岸边还在新建景观河道。想到过不了多久,一出家门就能赏景,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俞掌兴对新屯南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弘扬勇为人先传统,探索建设新农村集聚点

  新屯南村濒临绍兴“千年名湖”贺家池,三面环河,形如半岛。自古扼守交通要冲的新屯南村人,一直都有敢闯敢干、勇为人先的传统。

  早在1994年,新屯南村在当地率先探索并规划建设了新农村建设村庄集聚点。“当年也是力排众议,克服了重重困难,幸得有关部门在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项目才得以落地。”陈小堂对此记忆犹新,当时村里为了解决村内部分危房户、无房户的住房难题,经过前期科学谋划、民主商议后,当即拍板在村里朝西屋片区选了60多亩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了村庄集聚点。经过5年施工建设,于1999年底正式建成,共有60多户危房户、无房户通过抽签选房的方式,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圆了他们的新房梦。据村干部陈阿法介绍,当年每户的建筑成本和装修费用大概14万元左右,现在市场价格达到了50多万元。

  陈小堂告诉记者,习近平同志在村里调研时也到过这里,当他看到一幢幢整齐有序的农居房时点赞道:“脑筋动得好,为农民服务,通过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既安全又便民。”陈小堂说,当时听了习书记的表扬后,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

  此后,新屯南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未止歇。尤其是2021年4月,上虞区委在新屯南村召开“推进全域大提升,建设美丽新屯南”的动员部署会,由此拉开了新屯南村全域大提升的序幕。

  新屯南村所在的道墟街道组建了驻村工作专班,选调10名机关干部现场办公。在村级层面,先后组织召开“两委”班子组织生活会、“三师三员”民主恳谈会、退伍军人大会,进一步团结村干部、乡贤和退役军人力量,发力打好新屯南村全域提升组合拳。

  “我们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的目标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更具辨识度的‘江南威尼斯’。”道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卢立峰满怀信心地表示。

  在持续推进村庄建设的同时,新屯南村坚持文化铸魂,建设了村情展览馆,改造村级图书室,打造省级精品农家书屋;民营企业家阮兴祥出资500万元设立了村文化发展基金,用于当地群众文化事业、传统节日等活动,丰富文化供给;组建各类文体队伍,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文艺培训,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厚植乡风文明。新屯南村先后被授予省文明村、省文化示范村、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特色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孝亲敬老文化惠民,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村庄变美了,生活富裕了,如何让村里的老年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新屯南村又开始了探索。

  “习书记在我们村调研时提出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这为我们历届村领导班子做好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陈国荣告诉记者,全村2731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三分之一。

  村里一直高度重视老龄人口的医疗、社保、文娱等工作。目前,新屯南村村民城镇养老保险、“越惠保”商业补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领到了失地保险;每逢春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村里给60岁以上老年人送上慰问红包;村里连续9年在重阳节精心策划举办孝亲敬老金婚典礼,邀请村里所有结婚50周年以上的夫妇参与活动,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此外,村里还举办了太极拳比赛、二胡比赛等等,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对于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医疗问题,今年75岁的陈鉴昌最有话语权。他从22岁起自学医术当起“赤脚医生”,后来进了道墟卫生院,一直给村民看病,直到退休。“早年也就给村民看个头疼脑热什么的,特别是每年‘双抢’的时候,总有村民中暑晕倒或者割伤跌伤,我也就给村民开点红药水、仁丹之类的常见药。”陈鉴昌笑着说,“道墟街道卫生院现在村里开了服务站,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丰富的药品基本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医疗需求,真的是今非昔比。”

  为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新屯南村还引进了一个集云上直播、影视资源共享、文化培训、预约挂号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智能平台。“智能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通过直播,其他村文化礼堂举行活动,我们这里都能‘云共享’,村民可以实时观看。”陈国荣告诉记者,村里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在网上预约医院专家号,村里安排专人,帮助他们在网上预约挂号。

  清洁的河道、雅致的村居、文明的乡风、逐渐完善的服务……生活在新屯南村的老百姓无疑是幸福的。今年70岁的俞掌兴告诉记者,因家里2亩多承包地早已被征用,当地政府给他和老伴办了失地保险,两个人加起来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身体硬朗的他,还在村里的仪器厂帮忙,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现在得空就参加村里的一些文娱活动,我们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很滋润。”说到这里,俞掌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新屯南村未来可期

  今年,新屯南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同时被列入上虞区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计划。漫步村中,记者看到各项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陈阿法告诉记者,新屯南村入选省里的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后,村民们对家乡的未来有了更大的期盼,过去难以推进的拆违工作,如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村里通过拆建并建、全域整治,分5批共拆除170余处1万余平方米违章建筑,清理垃圾1150余吨,腾退公共空间近5000平方米。

  “原来河两边的违章建筑现在都被拆掉了,我们相信,将来村子会越来越美。”陈小堂笑着跟记者说道。

  在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建设新屯南的同时,道墟街道顺势推进成立“红漫水乡”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强村富民。据卢立峰介绍,该联盟由龙盛集团党委、上虞农商银行党委与新屯南村、钱上村、五四村、韩浜村等党总支组成。新成立的党建联盟将通过党建共促、资源共享、产业共赢、基础共建、服务共筹等模式,共同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高地。

  新屯南村党总支还与上虞区委党校、上虞区生态环境分局、司法局等3个道墟街道挂联单位党组织签订了契约化共建协议,通过挂联部门力量下沉,打造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

  “在未来乡村这个大框架中,我们不断填充具体内容,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抓手,让根系扎得更牢。”卢立峰表示。

  今年,新屯南村计划投资1.79亿元,投建项目27个。目前,5个项目已完工,14个已进场施工,3个处于招投标阶段,5个正在酝酿深化。“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新屯南村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更有辨识度的‘江南威尼斯’。”卢立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