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统筹 “三化”赋能
新昌:“一片叶子”唱响共富曲
孙状云
![]() |
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大佛龙井茶。 |
![]() |
6月16日至18日,由新昌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大茗云集·大佛龙井专场活动在网上举行。本次活动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展示“大佛龙井”茶品牌、茶产品和茶企,同时,链接企业商城,通过云推介、云展示、云品鉴、云茶会、云雅集、云交易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大佛龙井”茶叶,展现新昌茶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提高新昌茶文化的底蕴及品牌知名度,提升茶叶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新昌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茶园总面积有16.8万亩,投产面积15.3万亩,茶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茶叶收入占农民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新昌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三方”协同发展之路,形成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的良好局面,通过品牌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组织化创新实现了“三化”赋能,构建了集茶苗繁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交易、茶机制造、包装印刷及茶保鲜、茶文化、茶旅游于一体的首批省级示范茶产业链,用“一片叶子”谱写了一首共富曲。2021年,该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政策扶持促发展
新昌县一直把茶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并把它纳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整体战略。从2000年至今,该县先后出台九轮茶产业扶持政策,年专项扶持资金从1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扶持项目从单一良种茶园发展到市场建设、电子商务、标准茶园、茶叶加工提升、数字化建设、茶产品创新等茶叶全产业链。同时,推进茶叶企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形式,实现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转移,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引领茶产业发展。
新昌县茶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1995年,新昌率先建立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市场——中国茶市,也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拥有茶博馆、茶文化公园、精品茶展示馆、茶叶检验检测中心、茶叶价格形成中心、茶文化休闲旅游中心、茶叶电子商务中心和市场管理现代化服务中心等。目前,中国茶市已有来自省内外的1000多户茶商入驻,连接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150多个茶叶市场,直接带动周边地区茶农100多万户,辐射茶园面积100多万亩。春茶交易旺季时,日进场交易人数达1.3万余人,日交易量16万余千克,日交易额达到9000多万元。2021年交易额超61.24亿元,茶叶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三方”协同发展思路,推动新昌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县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拥有茶机企业13家,年生产销售茶机约2万台,年产值约1.2亿元。扁形茶机的产销量占全国的70%左右,已具备扁形茶全自动机械生产能力,目前正向数字化、清洁化、智能化转型。
“三茶”统筹拓市场
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是新昌县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大举措。
为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该县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大佛龙井茶王赛”“礼佛仪式”“茶祭大典”等传统活动得到继承与发扬。如今,这里一年一度的茶叶大会已成为省内外茶文化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并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中国十佳茶事样板”活动之一。该县还出版《大佛龙井》《绿色金桥》《茶缘》《天姥茶话》《新昌茶经》等一批茶叶专著,进一步传播、普及茶文化知识。
该县还发挥自身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挖掘佛教文化、山水文化、休闲养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茶文化结合,成功打造“六大茶山”金名片,创建了中国茶市、下岩贝村、外婆坑村、安山村等一批茶旅结合示范点,推出茶乡观光体验之旅、茶乡休闲养生之旅、现代茶业怡情之旅等旅游线路。东茗乡下岩贝村已成为新昌县主要的茶观光休闲地,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21年入选“建党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了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有机融合。
茶科技为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该县先后与中茶院、中茶所、浙大茶学系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研制出龙井茶机制加工技术、无性系良种种植与繁育技术、茶园条播密植技术、名优茶冷藏保鲜技术、茶叶标准化技术、电热炒茶技术和机械化修剪、采茶等七大技术体系;首创了茶叶常温保鲜技术、龙井茶延时加工等技术;先后研制成功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多功能名茶辉锅机、茶叶色度智能识别控制系统、新颖采茶机等先进实用机械,有效提升了茶业的科技创新力和共富内驱力。截至目前,新昌县有无性系良种茶园11.5万亩,无性系良种率达75%,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4万亩;30余个主持项目或协作项目获得各级科技奖励40项。
数字赋能助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品牌引领是关键。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今年,新昌首次提出“精品茶引领品牌价值,大众茶促进百姓增收”的发展思路,出台了《精品茶管理办法》和《精品茶管理实施细则》,发布了精品茶“五统一”管理办法,即对新昌县大佛龙井、天姥红茶、天姥云雾三大类茶叶产品质量等级为最高级别的茶叶进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指导价、统一宣传、统一管理。今年“大佛龙井”精品茶指导价格为每500克9800元。
为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的品牌影响力,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促进产业规模化,该县出台《大佛龙井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的全产业链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推行的茶产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成为全省首创,实施的“大佛龙井”事件营销和品牌提升工程,成为行业首创,先后成立的大佛龙井产销联盟和大佛龙井品牌研究院,为进一步开拓“大佛龙井”品牌市场提供保障。近年来,“大佛龙井”先后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品牌价值由2015年的29.2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50.04亿元,连续13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新昌县先后制定了《大佛龙井茶》浙江省地方标准1个,大佛龙井、天姥云雾、天姥红茶三大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冲泡标准等9个团体标准和实物样,成为全省首个制定茶叶地方标准的县(市、区)。2021年,相继制定发布了“新昌县茶产业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规范”“新昌县茶园生态监测系统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两个数字管理技术规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茶产业标准体系。
数字化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近年来,新昌县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茶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进茶产业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以《浙江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项目》为依托,先后投资1.5亿元对茶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构建从茶苗培育、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及相关产业一体化数字精准管理与管控体系、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浙农码”与“三色码”质量追溯和诚信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新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新昌县已建成“茶叶大脑”——新昌县茶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其中包括涉农数据专题库1个、驾驶舱1个、应用子场景6个;平台注册用户近1万人次,数据总量达300万条,入选浙江省“农业产业大脑”建设第一批先行单位。孙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