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政策 A03 2022-06-181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政策

浙江省景区村庄建设与服务管理指南2.0版(试行)

  适用范围

  本指南是《浙江省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的升级版,规定了“万村景区化2.0时代”景区村庄新的建设目标、环境与景观、设施与要素、活动与业态、运营与服务。

  建设目标

  聚焦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坚持生态化、产业化、共享化、国际化导向,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财富,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突出乡村烟火气和乡愁体验,实现文化和旅游富村强村、惠民安民。到2025年,争取推出300家左右“金3A”景区村庄,打造中国乡村景区化的“重要窗口”,营造百姓和游客心中的“精神原乡”。

  环境与景观

  村容雅致。聚焦“微改造、精提升”,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扮靓田埂、街巷、庭前屋、废弃地、闲置地、沟渠、电线等“小环境”,重点区域实现可“席地而坐”。

  村貌和谐。保持乡村肌理,村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错落有致,注重天际线、山际线管理,建筑地域特色鲜明,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良好,村庄整体风貌景观和谐统一。

  村口鲜明。具有蕴含本土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地标性门户形象,辨识度高,彰显村庄文化底蕴。

  村景琳琅。提升村庄绿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践行乡村“碳达峰、碳中和”,推行绿色建筑、倡导绿色设计、绿色开发。提升景观体系,推进美丽庭院、美丽道路、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田园建设,打造乡村艺术小品和景观农田。

  村史可寻。注重乡村历史遗迹保护,悉心保护古树、古井、古墙、古桥、古道、古庙等乡村古迹,提升古韵味、乡土味和人文气息。

  村野成趣。展现农事场景、开展农耕活动、展示农耕文化,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融为一体,相伴相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怡然自得的田园牧歌般生活图景。

  设施与要素

  村“脑”智慧。注重数字引领,开发与推行数字化多跨应用场景,催生新业态、新场景、新服务。

  村牌时尚。推动旅游标识标牌、公共厕所、讲解导览等公共服务配套接轨国际理念和标准,体现设计人性化、布局全域化,让游览体验更时尚、更便捷。

  村憩有所。优化主客共享、功能集成的村民广场、公园、休闲长廊、乡村书屋等乡村公共休闲空间。

  村市有景。倡导村庄市集(农贸市场)景观化改造,促进农产品变伴手礼,打造乡村旅游新“打卡地”。

  村堂可游。完善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职能,可供游客游览休憩,并植入旅游咨询、线路介绍、景点讲解等功能和服务。

  村路畅达。假日交通引流疏导有序,因地制宜打造游览车、观光车、小火车等交通游览工具以及绿道、自行车道、亲水步道等慢行系统。有条件的村鼓励建设公共停车场,倡导利用村庄公共空间设置停车位,加强规范管理。

  村厕革新。提升农村厕所,向旅游厕所等级标准靠拢,周末节假日等出游高峰视情配备移动厕所,满足游客需求。

  活动与业态

  村业兴旺。盘活乡村空间、土地等资源要素,推进产村融合,引入文化创意、农耕体验、研学交流、民宿、酒吧、茶吧、书屋、展览厅、亲子乐园等休闲业态,以点带面拉长“+旅游”产业链,资源资产化成效显著。

  村“居”温馨。具有等级民宿或乡村度假酒店,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引进乡村主题酒店,提升乡村住宿品质,乡村食宿体验温馨精致。

  村宴美味。推广当地风味美食、特色小吃,加强农家宴、土菜馆、小吃店的打造和宣传,让“吃”成为游客的乡愁记忆。

  村艺繁荣。挖掘乡村独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解码乡土文化基因,以音乐、戏曲、绘画、书法、休闲运动、中医药等为主题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升市场吸引力。

  村礼精致。开发具有乡村主题形象特色的文创产品,倡导农副产品向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游客喜爱、高性价比的农副产品伴手礼。

  村俗传承。注重宋韵文化等乡村特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当地传统民族风俗、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庙会集市、民俗演艺等乡村生活场景和互动式文化体验。

  村游有序。注重周边区域旅游联动,策划推出乡村特色主题游线。

  村夜熙攘。营造乡村特色夜景观,倡导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提升乡村夜间消费。

  运营与服务

  村规齐全。村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推动国际化、标准化、品质化、人性化管理。在乡村旅游土地利用、文物保护、资产盘活、旅游安全等改革领域先行先试,提供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村营专业。推行专业化乡村运营。宜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旅公司、物业公司、农家乐(民宿)协会或其他自治组织等,村集体经济活力强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村名远播。主题定位和宣传口号鲜明且富有辨识度,具有较高的国内知名度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村贤回归。支持全民创业、大众创新,“两进两回”效应明显,乡土人才贡献度高,发展红利明显,生活福利优质。

  村制共享。聚焦“扩中”“提低”,科学构建村集体、村民和运营公司间发展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提高农民劳动所得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资产增值收入,维护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助力共同富裕。

  村民自信。通过“+旅游”带动,展示发挥农民个人农艺、文艺、工艺、厨艺等各方面技能,全面体现村民参与景区村庄建设的参与度和自身价值,提升农民自信心、自豪感与幸福感。

  村风淳朴。突出主客和谐,共享共乐,倡导“热情服务、和美有礼”的文明乡风,推行文明旅游,倡导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时代风尚。

  村品友好。突出人性化服务,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运行富有成效,关心关爱特殊人群,游客悦心尽兴而游、百姓安乐幸福而居。

  村乡善治。党建引领有力,疫情防控等平安建设持续深入,乡村治理良好有序,农民生活祥和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