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一版要闻 A01 2022-06-181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一版要闻

宁波:奋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满堂红”

  编者按:

  为帮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克服困难、稳定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近日省委农办出台了助农纾困20条政策,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启动了稳进提质助农攻坚行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出政策、强服务,努力稳住“三农”底盘,以“粮食生产稳、乡村经济进、农村治理好”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三农”力量。本报今起开设“稳进提质助农纾困攻坚行动”专栏,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本报记者 李军

  “真要感谢农业农村部门!今年,我对种好粮食信心很足!”6月10日上午,记者采访慈溪市横河镇百明水稻农场负责人黄百明时,他正在稻田里忙碌,查看早稻长势。

  百明水稻农场共有300多亩耕地。据黄百明介绍,当地农技专家今年已多次到农场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农资等服务,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今年的种粮政策干货满满,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的一次性补贴,已有8000多元到账。”他说,眼下,农场的200多亩小麦已全部“颗粒归仓”,加上前期天气晴好、赤霉病等病虫害又少,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比去年平均亩产高出50公斤。70亩早稻正处于拔节期,长势不错。此外,100多亩单季晚稻已插种完成。

  立足“粮食生产稳”,助农纾困出实招、见成效。“今年以来,宁波市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抓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部署发动、政策驱动、效益带动、技术推动,形成了全市上下、党政干群齐心协力抓粮食生产的好局面,保持了粮食扩面增产的好势头。”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表示。

  目前,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正紧密结合“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全力推进加强稳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农等举措,加快落实中央财政给实际种粮农民发放的一次性补贴政策,指导做好种粮政策宣传、补贴兑现等工作,助力农业生产稳进提质和粮农增收,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满堂红”目标。今年,该市还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重点打造3个万亩粮食生产基地、10个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基地、50个以上千亩粮食生产示范方,实现“非粮化”向“全粮化”转变。同时,全力推进种业强市建设,今年该市财政共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种业发展,重点打造3个种业科创平台、10个种质资源库、30个自主培育新品种。

  记者从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宁波粮食生产形势喜人。业务调度数据显示,全市种植小麦28.3万亩,同比增8.7%,平均亩产306公斤、总产8.65万吨,同比分别增12%和14%,面积、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种植早稻31.2万亩,比去年增加13万亩,增长71.4%,创近10年来新高;计划种植晚稻94万亩,已全部落实到户、到田,截至6月16日,单季晚稻插种40.5万亩,完成率达58.3%,稳粮增收基础持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