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加速落地
开工率已近八成
李军 唐豪
□本报记者 李军 唐豪
本报讯 打好农业“双强”重点项目“落地战”,浙江又有新进展。随着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2年农业“双强”项目建设的通知》,省级首批194个农业“双强”入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已开工149个,开工率达77%,提前完成半年度目标任务。
据了解,这194个农业“双强”项目包括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62个、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100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2个和重点突破试点项目10个,着重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约90%的项目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省农业“双强”专班综合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批项目均针对当前浙江各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量身定制”,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超4.4亿元。“像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以农机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站式综合体,有助于加速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项目则致力于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协同配套,着力破解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瓶颈制约。”
抓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这是当前浙江大抓农业“双强”项目过程中的一大重点。《通知》明确,今年浙江将严格落实省农业“双强”项目调度机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三色”亮灯管理,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和动态跟踪问效,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确保今年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到75%、完成年度投资50%以上,前三季度实现全部开工,四季度完成年度投资75%以上。除试点项目以外的所有项目,原则上自入库后一年内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记者从省农业“双强”专班综合组了解到,今年年初,浙江已部署全省2022—2025年农业“双强”项目规划布局工作,强化项目前期规划,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实行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滚动机制,对农业“双强”项目实施“资金跟着项目走”“不立项不入库不安排资金”的管理机制。目前,各地按照“一次布局、分步实施、动态调整”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宜机化改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农业科技、农机装备、产业平台等农业“双强”项目共计2039个,为农业“双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和优质储备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