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茂清:工厂化育秧好处多
郑亚楚
□本报记者 郑亚楚
【人物名片】
柴茂清,男,56岁,龙游茂清家庭农场、龙游谷丰种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9年,柴茂清在当地率先引进水稻育秧流水线,为建德、兰溪、龙游等地农户提供育秧服务。目前,他种植水稻2000多亩,年产稻谷1000多吨,曾获“全国种粮大户”等荣誉。
4月11日,龙游茂清家庭农场里,水稻育秧流水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往育秧设备上不停地放秧盘、添土、加种子,经机器自动匀土、撒种、覆土等流程,一张张形状规整、水肥均匀的育秧盘便被送进叠盘育秧暗室。“自从有了育秧流水线后,效率提高了,秧苗质量也比以前好得多。”龙游茂清家庭农场负责人柴茂清乐呵呵地说。
龙游茂清家庭农场建有3条育秧流水线、1个叠盘育秧暗室,近期每日育秧量稳定在9000盘左右,今年培育的秧苗可种植1万多亩稻田,其中大部分外销,为周边种粮大户提供育秧一条龙服务。
“老话说,‘秧好半年稻’,水稻好不好,育秧是关键。”柴茂清说,“你别看,我现在流水线一弄,育秧好像很简单,其实复杂得很呢。春天天气变化快,秧苗很脆弱,温度高了,秧苗会晒死,温度太低,又会像人一样‘感冒’生病。再还有灌水,一个细节没处理好,秧苗质量就不行了。”
经过长年摸索、学习,如今的柴茂清已是远近闻名的育秧专家。在叠盘育秧暗室里,记者看到,两天前制成的育秧盘上,小禾已露尖尖角,秧苗“身高”“腰围”相近,出苗均匀,长势喜人。“叠盘育秧暗室保温保湿,温度基本恒定在30摄氏度,不仅可以抵御‘倒春寒’,而且出苗时间短,从以前最快5天,缩短到现在只需2天。之后,再移到田间管理25到30天,就可以插秧了。”柴茂清介绍。
工厂化育秧为春耕生产按下“快进键”。“用上流水线以后,育出的秧苗个头大小差不多,适合用插秧机,一亩地的秧苗,只要20分钟就能插好。以前,一个人得干一天呢。”柴茂清说。
“现在农机装备升级得太快了,这条流水线是2019年花了5万多元买的,现在又落伍了,有些环节还需要人工,育秧成本还偏高。”看着轰隆作响的育秧流水线,柴茂清感叹道,“我看别人用的新流水线,可以自动装料、自动装盘,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我也琢磨着买几条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