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地春耕备耕忙
沈璐兰 郑铭明
□见习记者 沈璐兰 郑铭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随着天气回暖,万物苏萌,之江大地,一片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民朋友抢农时、抓春耕的生产景象,整田、清沟、备种、购机……一幅幅“春耕备耕图”正在乡村田野间徐徐展开。
备足农资保春耕
几天前,在衢州市衢江区的颜锋家庭农场,三衢种子经营部的几名工作人员陆续将车上1000多公斤早稻种子搬下车,交到该农场负责人余浩奎的手上。“老一辈常说:‘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今年我打算种植1800多亩早稻,为不误农时,提前预定了2万多公斤早稻种子,用来育种。”余浩奎说。
和余浩奎一样,义乌市飞扬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廿三里街道华溪村的种粮大户虞东红也早已忙碌起来。近些天,他和工人们一起忙着清理沟渠、维修农机,干得热火朝天。今年,该合作社计划种植水稻8700亩。“种粮政策好!虽然今年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有补贴可拿,我们种粮着实减轻了不少压力。”虞东红告诉记者,这几天,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帮助解决了春耕生产所需物资。“现在农资都已准备妥当,我对今年粮食生产充满信心。”
春备耕,农资先行。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可达160万亩,需种量800万公斤,去年早稻种子生产量1429.4万公斤,早稻种子供应数量充裕。春节后,省内化肥、农药等厂家早早开工生产,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充足。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化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左右,预计3月份随着国家春耕肥投放,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会有所回落。
机械助力效率高
连日来,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建龙忙着维修、购置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备战今年春耕生产。“马上要开始翻耕了,我们提前对农机进行了检修和保养。有了这些‘宝贝’,种粮更轻松,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随着春耕时节来临,农机销售也进入旺季。“我们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生产春耕所需农机装备了,现在旋耕机和拖拉机卖得不错,这些农机性能较好,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湖州星光农机公司副总经理施健告诉记者,公司还开展了用户召集、田间演示等活动,指导农民备战春耕生产。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为确保农民用机安全,各地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我们对农机生产、销售以及维修网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合作社、农机手发布机具安全、操作规范等信息,确保春耕农机生产安全。”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农机处处长陆文渊说。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满足农民购机需求,我省已于去年底提前下达了2022年度首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计2.29亿元。
田头尽显“科技范”
“温度:32.5℃;湿度:36.1%;光照:7.8klx。”3月2日,春光明媚,记者走进位于桐乡市的安信数字种苗工厂基地,便被显示屏上3个醒目的数据吸引。
这家数字种苗工厂由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打造,应用安信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种苗技术与智能化设备,融合5G、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种苗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输出中心。
“近年来,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化数字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感应器对基地内的光照、水分、温度等主要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种苗‘渴’了就‘喂水’,‘冷’了就‘添被’。”一见到记者,工厂负责人李敬泉就打开了话匣子。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专门配备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量播种机和智能嫁接机器人。“现在看到的是年后培育的第一批西红柿苗。以1万粒种子为例,用传统育苗模式,需要3名工人10小时才能完成。借助智能精量播种机,1名工人2小时就能完成。”李敬泉说,嫁接机器人不仅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让接穗和砧木的嫁接实现了质的飞跃,嫁接成功率高达95%以上,真正实现精细化育苗。
安信数字种苗工厂是我省实现科技强农的一个缩影。随着农业“双强”行动的深入实施,一批批科技含量十足的新机具、新技术、新品种在浙江田野持续涌现,科技备春耕已成为新常态。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15%,良种覆盖率达98%,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