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7 2022-02-191 2022年02月1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创业

近30年一直致力于渔业管理和技术革新

刘敏强:站在岸上的舵手

刘敏强(左)正在精品海鲜暂养基地查看九节虾(学名斑节对虾)。
“浙玉渔加99999”的生产车间。

  2月17日上午8时20分许,距离上班还有10分钟,刘敏强像往常一样先到合作社应急指挥平台监控室,观察大屏幕上自己合作社下辖渔船海上作业的实时动态。这是刘敏强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刘敏强,这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是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渔业工作近30年,致力于渔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站在岸上的舵手”。

  刘敏强牵头的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是玉环市最大的基层渔业经济组织,拥有192艘渔业船舶,占玉环市渔船总数的40%。多年来,他践行“精品渔业、特色渔业、优势渔业”理念,带领渔民兄弟奔向共同致富之路,取得了一系列硕果。

  创新思路兴渔业

  2016年前,玉环的渔船在海上作业,都是各管各的,上岸后各种渔船证书及相关审批事务,均由各自挂靠的村(社区)代办,当时光坎门片挂靠渔船的村(社区)就有十几个。这种模式存在办事不全、业务不精、过程繁琐、管理成本高等弊端。

  刘敏强意识到,没有好的平台,渔业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2016年10月,刘敏强所在的渔业合作社进驻坎门街道渔业“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基层渔业安全管理,承担全程证书、保险代办以及应急指挥平台监控等服务职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渔业服务和经营架构,成为全省渔业“三位一体”改革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玉环捕捞业支柱——桁杆拖虾作业,生产的海捕虾受海上运输时间长、物理保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引发了食品保鲜剂超标使用等问题,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刘敏强带领团队,经过半年摸索,发明了海捕虾烘干设备,使拖虾船逐步摆脱了对保鲜剂的依赖。目前,玉环市所有桁杆拖虾渔船都免费使用这项发明成果,不仅解决了食品保鲜剂过量使用的难题,而且提高了海产品品质。如今六七十元一袋的虾干成了市场抢手货,一年可增加产值5000多万元,平均每艘拖虾渔船年利润增加二三十万元。

  想别人之“不敢想”

  将加工环节设置于海上,是许多渔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7年的“环保风暴”行动后,玉环当地大批不达标的鲜虾加工企业纷纷关停。面对困境,刘敏强和合作社成员共同谋划,投资6000多万元,在合作社旗下组建玉环市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建成集排水量5000多吨的加工母船(浙玉渔加99999)、过驳子船、生产船于一体的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移动加工中心。

  鲜虾从入仓到蒸煮、烘干、筛选、去壳脱肉再到成品装箱,整个过程仅需28分钟。通过配备的6艘过驳子船,与玉环渔区及周边拖虾渔船在作业海区形成生产加工无缝对接,对鲜虾进行即时加工和储运,统一配送国内外市场,实现“捕捞+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年加工虾籽超2万吨,产值2亿多元,鲜虾收购价也从之前的每公斤4.1元提高到每公斤9元,带动产业链中拖虾船渔民每年增收1亿多元,带领当地1000多户渔民增收。

  2021年8月,刘敏强团队投资5800万元,经过一年半努力打造的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虾皮加工船“浙玉渔冷66666”正式投产,在渔船内,清洗、煮熟、烘干、色选到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这条加工船,1小时就可将9吨鲜虾烘干加工成3吨虾皮,一年可为渔民带来2亿元的收益。

  “双航母”海捕虾全产业链的成功,让刘敏强坚信,形成产业链、致力共同富裕的路子走对了。

  此外,刘敏强还积极发挥合作社的“孵化器”作用,先后为合作社培育了6家渔业龙头企业,涵盖海上加工、基地暂养、冷链加工、捕捞产销一体化等产业,让玉环渔业经济摆脱之前单打独斗的困境。

  让非遗技艺重放光彩

  在打造海捕虾产业的同时,刘敏强还致力于复兴“延绳钓带鱼”技艺,这是他出于对渔业文化的一种情怀。

  玉环延绳钓捕捞技艺是我国海洋捕捞史上的经典之笔,素有“海洋文化活化石”之称,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说起延绳钓作业,刘敏强如数家珍。“在干线(也称绲线)上每隔4米系一根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海上作业时,一般呈来回U字形,放平行两排绲线,两排绲线间距约0.5海里,绲线长度共14海里。绲线放完后开始起钓,然后循环往复作业。延绳钓上钩的均是大带鱼、大鳗鱼,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业。”

  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底拖网作业兴起后,渔场受到挤压,延绳钓从兴旺逐渐走向衰亡。

  2011年7月,刘敏强组织渔民发展新型机械化钢质单船钓渔船。经过7年的努力和实践,刘敏强团队吸收了古老作业方式的优点,又创新延绳钓渔法渔具,并一改钓带作业用带鱼段当饵料的传统,改用秋刀鱼。

  在他的带领下,2021年钢质单船钓渔船平均年产值达600万元,总产值3亿多元,相比其他作业方式,效益翻番。

  如今,在浙江渔场修复、“一打三整治”的大环境下,玉环延绳钓技艺开创了全国机械化、规模化延绳钓的先河,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捕捞业提供了成功范例,被有关省领导誉为“用心用情为渔服务”的玉环样版。刘敏强也因工作出色,入围2021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提名。倪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