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2-02-121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桐乡农创园:筑巢引凤促共富

  □本报记者 潘晴 

  “100盆大红色的仙客来发往上海,感谢感谢,新年快乐!”记者在桐乡崇福农创园见到尹海龙时,他正一边接电话,一边忙碌着。

  尹海龙是一名“85后”农创客,2018年来到位于桐乡东安村的崇福农创园创业,承包14亩连栋温室大棚,开办了桐乡花间园艺有限公司,主要种植仙客来、火焰南天竹等20多种花卉。“当初,农创园提供租金优惠、惠农保险、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我的事业才顺利起步。”说起农创园,尹海龙竖起大拇指。

  崇福农创园于2014年开园,由“政府搭台,创客唱戏”。这里建有高标准农业设施大棚及各种相关配套设施,推出一系列“保姆式”孵化举措,吸引了不少像尹海龙这样的农创客入驻。 

  来这里创业的“凤”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又开始筹建“共富大棚”,筑更好的“巢”,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所谓“共富大棚”,就是依托农业创业创新平台,由村党组织牵头,将村里低收入农户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建设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大棚。建成后的大棚出租给农创客等农业主体经营,并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低收入农户由此可获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三金”收入,实现增收。现在,东安村共有47户低收入农户入股“共富大棚”,预计每户每年可获得“三金”收入3万余元。

  就在记者采访的一会儿工夫,村民张大姐已将尹海龙刚接到的100盆盆栽花卉订单包装整齐。“有这样一份离家近、收入好的工作真好,‘共富大棚’带富了我们村!”张大姐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崇福农创园已帮助周边200多个闲散劳动力解决临时就业问题,另有120多个村民长期在农创园工作。如今,依托农创园,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和当地村民一起,奋进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