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5 2021-12-251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产业

融合农、文、旅产业

衢江:一根甘蔗的“逆袭”之路

村民们在收获甘蔗

  日前,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300亩甘蔗林一片葱郁,二三十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富兴致盎然地说:“这片甘蔗林去年还是一片抛荒沙滩地,今年3月陆续开种,11月开始收割,甘蔗总产量可达50多万公斤,预计可产红糖5万多公斤,到年底可为村集体带来200多万元的收益,户均年增收约2.31万元。更令人兴奋的是,村里借助甘蔗产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领村民共富。”

  拥有2300多人口的泉井边村,坐落于江山港沿岸,村里种植甘蔗已有400多年历史。村里有250亩沙滩地,属集体土地,多年来承包给200多个农户,因缺乏有效管理,承包费一直拖欠,地块大多处于抛荒状态。一方面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村集体却“无产业、无规划、无项目”。今年初,在后溪镇“一村一品”发展政策的鼓励下,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回收地块,由村集体来种植甘蔗。在村“两委”班子、党员的努力和镇纪委的协助监督下,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清理回收工作。

  如何让一根甘蔗撬起乡村富民产业?刘三富有自己的思路。为保证甘蔗种植有技术保障,村里请出了七八十岁的“老把式”,专门指导和管理甘蔗种植。同时,与义乌甘蔗研究所对接,取得技术上支持,引进了“贡品一号”“黑皮果蔗”“台湾白蔗”等12个甘蔗良种。

  而对于甘蔗加工成红糖后的市场销路,刘三富说,他以前做生意时,每年都要帮着亲戚朋友推销数百公斤的红糖,对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心里有谱。“村里决定规模化发展甘蔗产业,思路也要随之拓宽。村里已注册了‘甜蜜蔗哩’商标,准备打造品牌,走精品路线,5万公斤的红糖不愁卖。”

  泉井边村的甘蔗“逆袭”之路,并不止步于甘蔗的种植和销售。后溪镇党委书记林华说,泉进边村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等条件都不错,已被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村创建,镇里已高起点高标准设计了未来乡村运营方案,依托资源优势,准备发展特色甘蔗产业及手工红糖制作、“糖发烧”酒制作等手工艺,形成蔗里工坊;同时,逐步引入传统民俗工艺,打造甜蜜蔗糖之乡,在一产二产壮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研学游、甘蔗节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乡村未来社区。

  “资金、项目、规划都有了,我们要加快变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行动。”走在新浇筑的甘蔗大道上,刘三富介绍,目前村集体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蔗里工坊在建,将集储存、加工、体验、游乐于一体;还有观景塔、共享食堂、停车场等都在布点中。“村里还从农户手中流转了80多亩地,准备用于二期建设。同时,集中收储了12幢老房子,建设蔗创空间,弘扬村里的节节高状元文化,打通农、文、旅融合之路。”

  章卫平 周万 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