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物质富足, 更有均衡的公共服务,智慧的服务场景……
萧山梅林:向共富乡村蝶变
张留 孙金满 蔡卡特 李展 周婷
![]() |
![]() |
![]() |
![]() |
这些天,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的梅林村“火”了。来自各地的考察团,一个接着一个,他们在梅林看到了农村的另一种模样——
一个占地面积19亩的美好生活中心,设置了大量公共服务空间;一条名叫起源路的村道两侧,林立的小别墅拆掉了原有的围墙,家家户户的美丽庭院,将村子连成一个大花园;贯穿整个村子的游步道,有整整10公里长……
作为杭州市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梅林村始终围绕村民的需求,集成式设置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梅林的“未来感”,不止于物质的富足,更有公共服务的均衡,服务场景的智慧……这里正在生发从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到共富乡村的蝶变。
“8个第一”折射“美好乡村”
梅林村委会对面,是今年9月份建成的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由几栋房屋组合而成,现在已成为梅林村最热闹的地方。走进梅林24小时乡村书房,就看到了一排听读机,老人点一点里面的有声读物,就消除了手机端阅读的数字鸿沟;考虑到儿童需求,书房还增加了儿童观影区,丰富了乡村儿童的娱乐生活。
“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孩子来24小时乡村书房坐一坐。”村民陈桂芳说,她只要拿身份证或市民卡,随时能打开门禁进来。平时,书房还会举行文化沙龙、少儿读书会、“四点半课堂”、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内容丰富。
“乡村书房所在的美好生活中心,就是梅林村未来乡村‘五化多场景’的一个集成‘窗口’。”瓜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顾欢军介绍,美好生活中心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集聚了萧山“8个第一”,即第一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第一个村级共富展示馆、第一个村级电力(低碳)服务驿站、第一个村级青少年分宫、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第一个智慧慈善工作站、第一个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等。
每一个“第一”背后,承载着村民对实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今年3月,随着萧山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梅林村成为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梅林村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三个关键,打造“五化多场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截至目前,梅林未来乡村建设一期26个项目已全面建成,首创多个未来场景,集聚了“8个第一”的美好生活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未来乡村’建设的价值取向,首要就是人本化,要实现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顾欢军介绍,梅林作为“千万工程”的先行者,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始终把握“人本化”的价值取向,将美好生活中心作为一个集成“窗口”,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村民只要来到美好生活中心,就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配套。
未来乡村的建设,不仅“唤醒”了美好的公共服务,也重塑了梅林的“颜值”。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池塘、美丽立面……这些“美丽细胞”,都是梅林最靓丽的底色,成就着未来乡村的美好生活。
50个场景搭建“数字乡村”
今年61岁的王水云,不久前从梅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到了一台智能血压机,不仅可以在家测量血压,相关数据还会实时上传到云端。家庭医生通过慢病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观测老人的血压,一旦发现血压过高等问题,就会上门诊断。
这是梅林村根据全省试点的“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的一个应用场景,具有就医行为分析、居民健康画像等功能,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眼下,梅林村2719名村民已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像这样的数字化场景,在梅林村已成为一种常态。
“数字乡村”建设是梅林未来乡村先行的基本手段。梅林村遵循“一体化、大集成、可复制”的理念,聚焦“小切口、大场景、强牵引”,按照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生活、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的“五大集成”,做实数字场景,赋能未来乡村建设。
“我们通过区级赋能、依托‘沥家园’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成熟场景、赋能场景、创新场景三大类共50个数字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顾欢军介绍,梅林特别加强对水、电、气、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集成,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不断优化数字生活体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北塘河边一段1500米的数字跑道,现在是村民王官方最爱去的地方。酷爱健身的他,有空就会去跑一跑。每次来到北塘河桥头,跑道边的智能物联设备,就会自动记录王官方的运动数据,跑几个来回,消耗的卡路里就出现在跑道边的大屏幕上。
“原先这里是荒草丛生的河边小道,不仅无法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更降低了北塘河沿岸整体景观效果。”王官方说,村里在未来乡村建设中,为北塘河游步道融入数字、智能、科技等元素,结合空间模型算法、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等多项智能技术,通过跑道两侧的智能物联设备,就能测量运动数据,科技感实足。
低碳发展是梅林未来乡村建设的另一个亮点。顾欢军介绍,梅林建设了一个双碳能源平台,从未来工厂、未来出行、零碳建筑、未来民居、未来驿站等角度,把低碳技术植入乡土风情,通过发展光伏发电、智能灯杆、垃圾利用、清洁能源等途径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助力未来村庄发展。随着这些数字应用场景的植入,梅林变得越来越具备“未来感”。
N项指标构建“共富乡村”
乡村走向共同富裕,产业是基础。
梅林村是萧山乡村发展的“老先进”。上世纪90年代末,梅林村高起点规划实施了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于一体的“三区合一”新农村建设,把一方沙地打造成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
而今,“老先进”有了“新目标”。在今年瓜沥镇举行的合力共创共富乡村研讨会上,梅林按照“5+25+X”的架构,构建起了梅林村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5”是结合梅林实际情况,从经济富裕、服务优质、文化先进、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共五个维度进行分类别评价;“25”是筛选出25个适用于梅林村的省级指标;“X”是结合梅林村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目前已梳理出27个梅林特色指标。
发挥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的牵引作用,梅林走上强村富民之路,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自未来乡村创建启动以来,梅林村在织好优质服务网、绘好生态宜居图、走好精神富足路、念好乡村善治经的同时,尤其注重业态的规划、布局、提升、招引。为此,梅林工作专班联同专家团队,围绕产业、企业、人才等三大产业经济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整合,形成梅林村经济情况的概览,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勾画出产业经济的初步框架,打好强村富民牌。
“我们主要就是做好一二三产融合的文章。”顾欢军介绍,梅林以“绿色生态”为发展主线,以数字化为增长极,招引现代农业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同时,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建设数字观光农田,形成多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眼下的梅林,已形成1200多亩农业园区。由社会资本运作的“茗远雅居茶室”已开始试营业,为附近居民、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品茗的茶文化空间。位于美好生活中心东区块的无人超市、无人健身房、无人咖啡馆已投入使用,自动贩卖机正加紧实施全村布点,新零售产业在梅林村全面开花。而在美好生活中心二期,乡创中心、乡村旅店、幼托机构、艺术培训班、老年公寓、幸福食堂等项目正逐个跃出纸面……
随着梅林未来乡村的建设,梅林共同富裕特色指标也会迭代更新,动态反映共同富裕发展态势,构建一个真正的“共富乡村”。
张留 孙金满 蔡卡特 李展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