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5 2021-10-301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产业

一条大黄鱼“养”出一个大产业

我省大黄鱼养殖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二

渔民在捕捞大黄鱼。

  日前,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人工养殖大黄鱼发展迅速,年均产量增长超20%,2020年总产量达3.23万吨,产值超50亿元。现已形成了浅海小网箱、浅海围栏(围网)、深水网箱等多元化养殖模式,构建了从苗种生产到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以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为主的沿海大黄鱼养殖产业集群,大黄鱼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走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大黄鱼养殖产量、产值仅次于福建,位居全国第二。

  作为传统“四大海产”之首的大黄鱼,不仅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类,也是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除了资源调查和人工增殖研究外,我省大黄鱼人工养殖还处于空白。从1996年起,我省通过对本土岱衢族大黄鱼的研究开发,并从福建引进闽-粤东族大黄鱼品种和技术进行苗种生产以及大黄鱼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大黄鱼养殖进入发展“快车道”。

  新品种选育和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从上世纪末开始,我省以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对岱衢族大黄鱼规模化繁育、良种选育、健康养殖、营养饲料、病害防控、品质提升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和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并在“十三五”期间育成大黄鱼新品种“甬岱1号”。目前,我省拥有大黄鱼良种场5家,苗种年生产能力2.63亿尾;繁育场12家,年出苗总量2.2亿尾,为增殖放流、养殖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力支撑了东海渔场修复振兴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引领作用明显。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浅海围栏(围网)养殖大黄鱼模式,养成的大黄鱼拥有接近野生大黄鱼的形态与品质。“大黄鱼东海1号新品种选育与仿生态分阶段品质提升养殖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获2020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全省拥有大型浅海围网10处,养殖容量47.9万立方米;深水网箱1296只,养殖容量200万立方米。台州大陈岛海域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深海大黄鱼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一批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黄鱼养殖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效应明显。“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域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养殖行动,累计推广应用海水网箱27万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应用,显著降低了大黄鱼养殖业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消耗,减轻了对周边海域的污染,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品牌创建和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依靠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我省按照“标准引领、基地培育、科技支撑、品牌号召、质量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标准化+”、全程科技服务、质量品牌创建等三大行动,以构建标准体系、服务渔技推广体系、创建质量品牌体系为主线,致力于生态大黄鱼产业链完善与熟化,加快提升大黄鱼产业标准化、科技化和品牌化水平,打造了“舟山大黄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大陈黄鱼”“温州大黄鱼”等多个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驱动大黄鱼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丁雪燕 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