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一版要闻 A01 2021-08-071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一版要闻

开渔咯!首捕归来运蟹忙

8月4日下午,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渔民正在搬运梭子蟹。
8月4日下午,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值班室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海上渔船作业等情况。

  □本报记者 李军 文/摄 

  “嘀—嘀—嘀——”8月1日起,伴随着轮笛声声、马达轰鸣,东海海域的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类等部分渔船结束了为期3个月的休渔,再度扬帆开捕。随着第一波“虾兵蟹将”陆续上市,本报记者赶赴舟山普陀,实地采访一线捕捞、销售情况。

  梭子蟹抢手,

  渔业资源恢复明显

  梭子蟹、活皮虾、带鱼……8月4日下午3时左右,在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记者看到,一艘艘来自普陀、岱山、嵊泗等地的运输船,满载着新鲜海货凯旋归来。

  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渔民来说,开捕后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因此,无论是渔船还是码头,都弥漫着忙碌的氛围。归来的渔船甫一靠岸,船员们便抢抓时间,汗流浃背地把船上的一筐筐梭子蟹、活皮虾、红虾、小黄鱼、青占鱼等新鲜海货卸载到早已在一旁等候的运货小三轮上。从这里出发,这些刚刚捕上来的海鲜鱼货,将迅速搭载冷链运输车,“游”上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眼下最抢手的非梭子蟹莫属。记者戴着口罩,在亮码测温后,走进舟山国际水产城的交易区。商贩们正在熟练地清洗、分拣梭子蟹,并不时和围观的游人、散客“吆喝”自家的梭子蟹“个大肉美”。

  “现在是吃梭子蟹的好时候!”水产城工作人员孙晓微给记者介绍说,第一批回来的船都是在近海域作业的渔船,运载的渔货主要就是梭子蟹。每年这个时候,梭子蟹都相当抢手,往往一上岸,就会被来自舟山本地、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客户一抢而空。

  “据统计,截至8月4日早上7时,我们水产城的梭子蟹投售量就已达3000多吨。”孙晓微说,从开渔这几天情况来看,梭子蟹捕获量比去年同期要多,价格也比去年同期要低一些,目前一般品相的梭子蟹价格已降到每公斤20多元。再过几天,随着货源增多,梭子蟹或将开启“白菜价”阶段。

  今年海货整体捕捞情况如何?记者从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随着全省增殖放流、伏休管理等举措的落地,当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恢复明显,渔民有望丰产又丰收。

  沈舟航是普陀区一名船老大,从业经验丰富,名下有6条捕捞渔船。“现在正是捕蟹的好时节。”据他介绍,这几天的收获不错,每条船每天的梭子蟹捕获量都在1万公斤左右。

  大海里作业,

  安全生产最为重要

  渔业生产,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海上气候复杂多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切实维护开渔后海上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段时间以来,普陀区海洋渔业部门在省、市两级海洋渔业管理部门的统筹部署下,深入开展涉海涉渔领域“遏重大”百日攻坚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成效显著。8月1日以前,当地已提前部署,严格按照“检查一艘、整改一艘、放行一艘”的标准,确保渔船合法、合规、安全出海。

  “浙普渔运98925”的船老大方忠宝告诉记者,自伏季休渔政策出台以来,他都自觉遵守伏休管理规定。“如今正式开捕,安全最重要。我们的船出去都经过实名报备,不会超载的。另外,船员们也都是打好疫苗出去的。希望风调雨顺,捕运量能更高一点。”他说。

  采访中,记者先后走进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普陀区东极镇渔业管理服务中心的24小时值班室等,见到值班人员正在密切关注海上渔船行驶轨迹等最新动态。

  “借助舟山渔业安全精密智控平台,能随时查看渔船动态点验情况。我区共有2123艘渔船,截至8月4日下午2时,已有1024艘渔船出海作业。”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的穆黎敏如是说,下一步,该局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点验制度,不定时抽查渔船编组情况,并和各乡镇渔业管理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切实加强动态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和海上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