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5 2021-07-311 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科技

台风过后,水产养殖如何尽快恢复生产

  这次台风“烟花”风力大、短时降雨强,给我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大雨或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对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影响。为切实做好灾后救助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带来的养殖受灾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发布了应对技术措施,广大养殖户可结合自身养殖实际情况参考采用。

  省水产专家指出,台风暴雨期间,养殖塘的水温、pH值、盐度会有较大幅度变化,极易导致池底溶解氧不足,从而使池底有机质无法正常进行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氨氮与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对养殖品种产生伤害,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台风过后,首先要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晚上投放一些增氧剂。

  其次,要切实加强病害防控。暴雨过后,要通过换水、泼洒生石灰等措施将养殖塘的pH值、盐度逐步调节到正常范围。进排水后,对养殖池水、进排水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要坚持早晚巡塘,对受灾死亡的养殖水产品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治疾病传染。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处置突发疫情。投喂新鲜饲料,适量添加抗应激物质以增强鱼体的抵抗能力。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应补充微生物制剂。

  第三,要及时修补养殖设施。台风过后,要对养殖配套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池塘因大雨被淹没或塘堤坍塌的,应尽快修复加固;对严重受损或短期内无法修复的设施,应及时转移或收获销售养殖产品,减少损失。

  此外,要尽快恢复养殖生产。风雨过后,当养殖塘水质稳定后,要及时补放苗种。如果补放苗种有困难,则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对于存塘量少的池塘,清塘整理后,可选择当年生长快、见效快的品种,调整养殖计划。投保养殖保险的,及时联系渔业互保协会申请保险理赔,为后续生产和物资补充提供保障。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

  调整苗种数量,稳定养殖环境

  及时修补养殖设施。海上网箱和围网养殖要及时检查、修补或更换网衣,防止鱼类二次逃逸,网箱要校正位置,修复鱼架、箱体,并加固锚固设施;筏架养殖要及时检查和修补架、杆、绳等设施,防止二次受损。

  恢复饵料投喂。逐步增量恢复投喂饵料,以配合饲料或鲜活生物饵料为主,并适当添加维生素C或免疫多糖等免疫激活剂,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预防疫病发生。及时清理死鱼,运送至岸上销毁或深埋,检视鱼体损伤情况,鱼体损伤严重及数量较多时,应立即采取药物防控。可用土霉素(1.0-1.5克/千克鱼饲料)或用氟苯尼考粉(2.0-3.0克/千克鱼饲料)拌饵投喂,每日1次,连续5-7天。

  调整苗种数量。及时估算摸清现有海水养殖鱼类存箱量,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养殖条件,购买补放适量、适当规格的苗种。

  稳定养殖环境。密切留意养殖水环境,分析有无毒害物质威胁,必要时可临时将鱼排拖移到良好水质海域暂养。及时修复海水池塘养殖环境,预防水质突变引起的次生灾害。抓紧做好上层淡水的排放,及时注入新鲜海水,保持池内盐度等环境因子的稳定。进排水后,对养殖池水、进排水沟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处理。可选用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剂、碘制剂等。消毒后过几天,投放水质、底质改良剂,如沸石粉、生石灰以及商品底质改良剂。集约化养殖池塘应采取水质改良方法,逐渐稳定养殖池生态平衡,恢复藻相和菌相。

  对虾养殖:

  注意杀菌消毒,增加营养保健

  全面检查池塘塘基、塘坝,以排除溃坝逃虾隐患;及时捞除池塘内灾后死虾、受风卷起的水草和杂物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染和流行病发生。

  检查池塘配套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包括机械设备的配电箱有否水淹情况、电线线路连接是否正常、电器设备是否有损失、现场临时供电设施及电缆是否能进行正常工作等等,如有损坏要有专业人员修复或更换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注意消毒杀菌,预防台风后虾病发生。下雨期间水中病原菌增加,消毒可减少病原菌感染几率。同时,适当消毒可以抑制藻类的快速生长,防止水质骤变。台风及暴雨会引起鱼虾蟹特别是虾蟹产生应激反应,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以增强抗病和抗应激能力,同时要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并逐步恢复正常投喂量。

  增加营养保健,提高水体溶氧。台风对对虾养殖造成应激很大,身体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台风后养殖水体适时泼洒抗应激药物,适量拌料补充营养免疫增强剂,同时提高养殖水体溶氧,增强对虾体质。

  对受灾的海水育苗场、养殖场在设施修复的情况下,要做好场地的整理、消毒等措施,及时恢复和组织生产,以弥补台风造成的损失。因灾后二次生产的苗种需求,育苗企业应根据当地需求,及时恢复生产或帮助组织苗源。

  滩涂贝类池塘养殖:

  及时调控水质,防控病害发生

  修复受损设施。这次台风过境时间长,风力大,并伴随大降雨,若养殖塘因海水受淹导致塘堤、塘坝溃塌的,应尽快修复加固;及时检查海水养殖塘的进排水系统、养殖增氧机、围网等辅助设施是否受损,进行补缺堵漏或添加毛竹支撑,做到及时修补或者更换。

  加强水质管理。当海水养殖池塘外围水位下降后,要及时换水并调整正常水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盐度急降,应尽快排淡,换入新水,短期内无法排出淡水的,可及时添加海盐提高水体盐度。调节池塘水质的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海水池塘pH值宜控制在8.0-8.5。如果池塘水质偏酸性,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用量视水质情况具体而定。

  加强饵料管理。因环境突变,养殖生物体应激反应大,灾后应加强投喂优质饵料。鱼虾蟹类应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饵料,提高机体抗病力。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注入新水。

  加强水质调控。海水养殖池塘应及时调控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色以黄褐色、棕黄色、浅绿色为好。对水色过浓的池塘,可配合防病害定期使用漂白粉或水质改良剂,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滩涂贝类养殖要疏通沟道,养护好涂面,确保涂面基质稳定。增氧机的使用应按照水中溶氧变化规律和增氧机的作用,科学确定开机时间和机器的运转时间,对无增氧设施的池塘,应配备一些增氧剂以防应急时使用。

  加强病害防治。台风过境后,养殖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大,加上流急浪大,生物体擦伤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务必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降低死亡率。对已发病的池塘,要及时将死亡生物、受风卷起的水草和杂物立即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注意消毒杀菌,预防台风后的养殖疫病。池塘消毒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海水池塘养殖可采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高效杀菌消毒剂进行全面泼洒,养殖的鱼虾蟹在消毒的同时,饵料中可添加水产多维、大蒜素、免疫多糖等提高防病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及时登记损失情况。记录池塘养殖生物死亡的数量、规格(如有参加渔业互助保险,可及时记录拍照留存证据)。初步估算存塘数量,合理安排后续养殖生产,及时合理地并塘或者补苗,减少后期损失。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