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1-04-171 2021年04月1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欲安天下苍生,端赖同志齐心”

永嘉潘坑村:烈士故乡的红色传承

潘坑村全景
谢文锦故居

  “欲安天下苍生,端赖同志齐心……这幅题词,是1925年谢文锦回到永嘉在蓬溪村宣传革命思想时,为家乡族人所作,鼓励他们参加革命活动。”在红十三军纪念馆,永嘉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顺林指着玻璃橱窗内一张微微泛黄的纸饱含深情地说,这是谢文锦写给亲友的亲笔手书。

  笔者注意到,这幅题词虽只有短短36个字,但字字铿锵,句句有力,足见其“安天下苍生”的坚定意志,也让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一段段英勇奋战的红色故事……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让我们一起倾听老一辈人讲述那段不曾褪色的革命故事,看后来人如何继往开来谋划发展新篇。

  祖孙四代接力传承红色基因

  苍松翠柏成荫,碧水青山环绕,在谢文锦烈士家乡永嘉县岩坦镇潘坑村,一座高5.5米、宽1.05米的谢文锦烈士纪念碑掩映其中,纪念碑碑体正面是张爱萍上将题写的“谢文锦烈士永垂不朽”,下方刻有谢文锦烈士生平简介。

  “谢文锦是一名坚定不移的革命者,他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家乡一批又一批的干部群众,我们都敬仰他。”80岁的陈选言说起革命先驱谢文锦便肃然起敬。陈选言家住潘坑村潘坑南路80-90号,就在谢文锦故居内。笔者看到,谢文锦的故居,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古宅,坐东朝西,由正屋、二厢、砖门台组成,里面保存着谢文锦生前用过的木床、桌椅等生活用品和早年留下的墨迹。

  “原来我父亲陈岩芬家和谢文锦家只隔了一条水沟,当时父亲经常去他家聆听教诲,深受谢文锦革命思想的洗礼,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9年父亲参加革命,次年入党,1941年担任潘坑支部第一任书记,1945年牺牲时,我只有两周岁多。”陈选言在长辈的教导下,从小就传承了红色基因,长大后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一直在潘坑教书育人,曾获评两届全县优秀教师,在他的教育下,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

  在陈选言的影响下,大儿子陈时良第一时间参加了潘坑森林消防志愿队,并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倡导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潘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贡献积极力量。

  “读大学的孙子励志当一名军人。”陈选言高兴地说,今年报名参加了春季征兵并应征入伍,3月19日他已赴新疆乌鲁木齐,为保卫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退休后,陈选言自觉成为谢文锦故居的一名讲解员,为游客讲解谢文锦的革命故事。他深有感触地说,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希望通过传承革命精神,增强人们爱党、爱国的意识,为国家富强作出一份贡献。

  一批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村民谢纯火的父亲谢寿康,是谢文锦幼年的玩伴、私塾的同学。谢纯火说,据父亲回忆,谢文锦出生在1896年,小时候的谢文锦,就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读书比其他同学都好。7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岩头镇姑父家中,拜普安寺郑纪恒老先生为师,后来郑先生创办永嘉广化高小,他也随去攻读。

  李顺林说,1911年谢文锦考入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第一中学),后又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杭州高级中学)继续学习。1917年毕业回乡后,他节衣缩食,筹措办学经费,创建了岩头高小,热心培养人才。

  “谢文锦1921年就入党了,是我们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李顺林说,1924年谢文锦受党中央委派到温州,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全国革命形势,并秘密筹建党团组织。在谢文锦的指导下,12月,浙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正式成立,为温州革命斗争指明方向、鼓舞信心,也让浙南革命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谢文锦重返故乡后,采用探亲访友、开座谈会、大会演讲等各种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他的讲话生动有力,精辟深刻,态度亲切,吸引了许多听众。”李顺林说,谢文锦是一位先行者、领路人,在他的政治启发和人格感化下,一大批浙南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包括来自永嘉的金贯真和李得钊。据不完全统计,受谢文锦革命思想影响,仅潘坑村就有100多人参加红十三军,全村革命烈士达35人。

  “谢文锦烈士信念坚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他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对激励家乡的干部群众爱国爱乡、爱岗敬业,推进新时代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革命业绩和英勇献身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向荣说。

  打造楠溪江源头假日花园

  光阴似箭,永嘉发展日新月异,但这片红色土地上流淌过的鲜血,那些村民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如同村里的谢文锦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被忘记。

  “村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尊崇和感恩的同时,自筹资金修路、填埋露天坑,建设文锦公园等,在全域环境整治、道路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努力实干、建设美好家园。”潘坑村党支部书记陈久安说,潘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村“两委”目前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谋划开展潘坑村谢文锦展览馆建设工程,以现存谢文锦故居为核心,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瞻仰区、革命烈士陈列馆和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文锦主题公园、田园观光区等,更好地让革命先烈安魂、使红色基因传承、给革命老区造福。

  在村办公楼,笔者看到《潘坑村五年发展计划表》醒目地挂在三楼会议室正门口墙上,未来五年发展一目了然。“五年发展主要包括潘坑村农房集聚项目、潘坑村门前山便道及潘坑村坑口桥重建工程、潘坑村河道整治工程、潘坑村中心路建设工程、潘坑村红色基地建设等五大项目。”陈久安说,农房集聚项目、中心路建设工程、红色基地建设已经启动,今年将启动河道整治工程。未来,潘坑村将围绕“革命红、生态绿、村落古、农民富”的思路,打造楠溪江源头假日花园,让百姓受益。

  漫步在潘坑村,只见木屋民居依山而建,根据山坡、台地的分布有序安排,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村周边数条古道分别通往山上或邻近村庄。拾级而上,俯瞰潘坑,只见村庄被葱葱郁郁的树木包裹着,藏于峡谷间。作为楠溪江源头之一,潘坑村更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王先生每年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专程从烟台驱车来到这里住几天。他说:“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九年了,吸引我的正是这里明丽的山水、清香的空气和绝尘的原生态……”范海国 陈胜豪